经常遇到长者叹息诉苦:“我女儿她……她……她……”
以为是辍学?辞工?犯法?不不不,只是——“她居然还没结婚生小孩!”
简直伊人罪大恶极、长辈痛心疾首的样子。
虽然对为人父母不由自主的深切关怀表示可以理解,却因人类狭隘的定时定量繁殖观大感疑惑。
年轻人进入择偶亢奋期,完全是荷尔蒙使然,与“爱”这种比较高级的情感层次无关。等到体内这类汹涌澎湃的捣蛋因子渐渐平复,倒更理智也更有条件寻求天长地久作个伴的可能性。
是的,作伴,而已。
很多人误以为嫁人是依靠以及归宿,可身为女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站直了做人,不要胡乱靠来靠去比较妥当。还有,生命那么长,闭上眼睛驾鹤西去了才叫“归”,别急吼吼把这么盖棺定论的字眼用在自己身上。至于天底下最可怕的那个叫作“孤独”的东西?它和痛经一样,“结婚生子就好了”是一种天大的谎言:如果你神经比较大条,你永远不会有这等情怀,如果你生性敏感纤细,也不必存着侥幸心理了,孤独将伴随你生老病死。不信可以去查查,养老院里子孙满堂的孤老,不见得就比膝下空空的孤老少——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个词儿叫作“名存实亡”的。更何况,子孙如果不肖,生生把“养儿防老”变成了“养老防儿”,负担之重,至死方休。
婚姻的代价是巨大的,从来只见单身贵族,你听说过有已婚已育的贵族吗?伤春悲秋、舞文弄墨、养猫养狗、胡吃海喝、说走就走……都不会是心有羁绊的人有资格享受的事情。过完婚礼那个生命中最最华彩的一天,很快,你就成为了一个没有名字的社会职责,所扮演的角色依次是母亲、妻子、媳妇、下属、上司……
我们现在流行说“正能量”、说“励志”,你也不想一想,“励志”,就是要鼓“励”身残“志”不残啊——比如“剩女”这种名词,完全是歧视,好像便利店货架上过了保质期的馊牛奶,水果摊角落里放久了的烂香蕉,打个折求脱手。这不是物化女性,还有什么是物化女性?冷酷社会这样分类,倒也罢了,有些父母偏偏也要把“剩女”帽子戴在自家亲生女头上,实在让人心寒。
当然,传统观念里,婚姻仍然是一种比较得体的社会制度,下雨天,可能会有人关心下你是不是带伞,半夜不舒服,也可能会有人拍一拍背递一杯水。幸运的话,还会有一些短暂的良辰美景、脸红心跳……
但,既然已经蹉跎到这个时候了,你在学业、事业上用了那么多时间,不可避免地在情感的道路上摔过那么几个跟头,好不容易修炼得如今这样,文能填葬花词武能修热水器,多么不容易。伴侣一事,有也好,没也罢,既犯不着强求也犯不着将就。正如“治国”“平天下”已经不是普通人能够达到的境界,时时“修身”可也,不一定非要上赶着升级成“齐家”。
除了基于血缘不得不应对一下的长辈,碰到有男人问“你为什么嫁不出去”的时候,大可以回敬一句:“因为宁愿单身也不要找你这样的男人呀……”
你不是“剩女”,你可能只是比别人优秀一点,不肯妥协一点。以上两种,都是长处,并非缺憾。我想,你是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