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总是想得太多~~~
总是想得太多~~~
总是想得太多~~~
总是想得太多~~~
总是想得太多~~~
总是想得太多~~~
总是想得太多~~~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是想得太多
秋 歌
戴 蓉
  ◆ 戴 蓉

  在小区门口捡到一枝人家攀折后又丢弃的金桂,于是,在家一面开着冷空调,一面闻着桂花香。八月是“桂月”,“桂花蒸”这样形象又有诗意的季节语,是南方人专属的词汇。丰子恺先生画过名为《桂花蒸》的漫画,两个男子坐着攀谈,一个把衣服披着,手上攥把蒲扇,一个干脆赤膊。“秋是一个歌,但是‘桂花蒸’的夜,像在厨里吹的箫调,白天像小孩子唱的歌,又热又熟又清又湿。”张爱玲的文字,让人读着觉得有点古怪,却又说不出的熨帖。

  这个季节,土豆已经够粉够糯。买几个回来,清水煮透,然后划成四瓣,中间放一小块黄油,微波炉里转一转,撒几颗海盐,就是别致的茶点,适于周末的午后不慌不忙做来犒赏自己。灵感来自日式小馆,只不过他们是把土豆用锡纸包了放在烤箱里烤。煮土豆的锅子,是新换的铸铁锅,黑得沉重扎实。不知从哪天起,开始喜欢那些吸收光线的颜色和有分量的物件。有人说,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别再忙着闪耀了,记得留一点光和热温暖自己。说得一点没错,这不是吝惜,而是老了之后,心是有了,力气渐少,要留一点下来做值得和喜欢的事。

  同事们在商量,要不要在中秋节之前把有关月饼的那篇课文提前给留学生讲一讲。我笑着不知可否。传统节日,其实很难带着外国人玩儿。月饼可以让他们尝尝,团圆也不难解释,可是再往深处去,恐怕身边的小孩也没多少感觉了。从前在老家,中秋是要祭祖的。黄昏时在锡箔燃烧的火光中跪在稻草蒲团上行礼,一家老小聚在一起,难得有这样的时刻,众人一起沉默地体会着仪式带出的恍惚和感动。那个用来烧纸的大铁锅,闽南话里叫做“鼎”。如今,各房子孙如愿分到了可以折算成资产的公房,可是用来祭祖,滚圆的房梁上缠着红布的厅堂没有了,栽着大棵龙眼树,一眼望得到清源山的院子也没有了。

  秋天的早晨打开窗。我的邻居不再播放那些属于奶茶和炸鸡店的歌曲,他们终于懂得听一点评弹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蟹季琐屑
他人的客厅
家家喜欢盖小房
无 题(323)
慕尼黑街景
秋 歌
梦中的现实废墟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秋 歌 2013-10-20 2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