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南的琐事尘语
梦中的现实废墟
洁 尘
  ◆ 洁 尘

  读金宇澄先生的长篇小说《繁花》,开头不容易进去,刁怪的语言方式形成了一个屏障。

  开头第一页,引子,是这样的光景: “……两个人坐进躺椅,看芳妹的背影,婷婷离开。沪生说,身材越来越好了。陶陶不响。沪生说,老婆是人家的好,一点不错。陶陶说,我是烦。沪生说,风凉话少讲。……陶陶说,湖心亭主人的书,看过吧。沪生说,啥。陶陶说,上下本《春兰秋蕊》,清朝人写的。沪生说,不晓得。陶陶说,雨夜夜,云朝朝,小桃红每夜上上下下,我根本不相信,讨了老婆,相信了。沪生看看手表说,我走了……”

  所有对话融入叙述性文字中,这一点不奇怪,也挺常见;比较奇怪的是,所有问句没有问号,全是陈述语气,得联系上下文才知哪句是问哪句是答;最好玩的是,每次都要把不接话茬或者保持沉默的那一方给描述出来——陶陶不响,沪生不响,小毛不响、阿宝不响……

  《繁花》是当代吴语小说,说是吴语,其实已经白化了许多,吴语方言区之外的人也能看懂,相比一百多年前的那本著名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已经晓白很多了。

  开头多少形成屏障的刁怪叙述,沉下心来仔细寻找进入的渠道,就一发不可收拾,逶迤小路,岔口繁多,这一头走几步回来,又在那一头走几步,再回来,周周转转,且停且行,不经意间,已经走了很远,风景如画,如嗔如痴。四十万字的小说,太好看,一掉下去就拔不出来。故事是否好看,跟说书人的语言方式有很大的关系,金宇澄先生说得真是高明。

  既然是一万个故事,哪能在一篇文章里加以概括。其实,故事本身已经不重要,细节历历在目。看小说前,先看了看金宇澄先生书后的跋,他说,“《繁花》长时间在一个语境里徘徊,也使部分读者,长久陷入这个氛围中。有一个朋友说,看书看报纸,‘也用《繁花》的口气去读,真受不了。’”待我读到兴头上,发现此言不谬。某天临睡前读到上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街面流行服饰,夜里就做了梦,梦到小学时期的自己,早上上学前,弯下身子,仔细把镶白边的蓝色运动长裤的下端拉出外裤脚,显出蓬松松的不经意的模样。

  那真是那个年代的时髦。据说是从上海传过来的,读了《繁花》这一段,确认如此。到了八十年代初,香港取代了上海的时尚地位。香港一般人去不了,谁要是去过挨着香港的广州,那是一桩特别值得炫耀的事,通过一段描述,把早已消失在记忆深处的某个场景突然抓出来,蒙头一扔,读的人立刻就恍惚了。《繁花》里有无数这样的东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民生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娱新闻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新视界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音乐音响/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市井故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蟹季琐屑
他人的客厅
家家喜欢盖小房
无 题(323)
慕尼黑街景
秋 歌
梦中的现实废墟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梦中的现实废墟 2013-10-20 2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