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昨晚谭盾执棒首演新作品《女书》
~~~昨晚谭盾执棒首演新作品《女书》
~~~昨晚谭盾执棒首演新作品《女书》
~~~昨晚谭盾执棒首演新作品《女书》
~~~昨晚谭盾执棒首演新作品《女书》
~~~昨晚谭盾执棒首演新作品《女书》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里女子“洋气”表达情感
昨晚谭盾执棒首演新作品《女书》
杨建国
■女书传承人(左)现场唱起山歌 杨建国 摄
  谭盾为他的最新作品《女书》,写上了“为13部微电影、竖琴和交响乐队而作”的副标题,这种“洋气”的表演方式,使听众在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舞台上看到了3块大小不一的银幕、柯蒂斯音乐学院教授伊丽莎白·海伦演奏竖琴和上海交响乐团的庞大阵容。“女书”散存于湖南与广西接壤的江永县山区,谭盾用独到的创意把“土得掉渣”的民俗民歌,与“洋到极致”的表演方式进行对位,便诞生了这部交响诗。昨晚,首演乐迷结束时全场沸腾般的反响证明:这部交响诗很受欢迎。 

  女人心声 

  “女书”历来通过代代女子口授相传,在当代虽无实用之处,却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视角,探寻特定人群的历史文化状态。谭盾花了5年时间,背着摄影机、录音设备一次次跋山涉水,记录了大量原始素材,从中获取灵感,创作了这部作品。昨晚上演的《女书》,用13段视频与13段音乐,构成影像与旋律的对位。视频中,满脸沧桑的老人哼唱着古老的歌声,正在向年轻村女传授“女书”,从学唱、跟唱到齐唱的声音,和书卷被一页页翻过的画面里,音乐与视频已经叙述了传承的方式。弯弯曲曲的线条,构成了“女书”的字体;乡音浓重的歌声,寄托着女人闺蜜的情感。“女书”其实是山里女人们的真实心声。 

  写下心情 

  山里女人们用生活的感悟和智慧,创造了内涵丰富的民歌和“女书”文字。画面里婚娶时的《穿戴歌》《哭嫁歌》,喜庆中流露着悲凉。小巷深处孤独女人的背影、老姐妹各嫁一方后的重逢,女儿河畔盼望亲人归来的等待,女人们总会用吟唱来表达心情。然而,歌声里总有那么几分沉重和感伤。世世代代居住在贫瘠的深山里,山民们的生活状态和心情,从女人们低回的吟唱里可见一斑。因此,乐队的音乐虽然能描绘出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时而还泛起几丝喜悦,却也总是那么深沉和凄楚。看不懂的“女书”,被真实的画面和情感充沛的音乐演绎得渐渐生动:用心情写下的字里行间,无不都是山里女人的生活写照。 

  如梦如幻 

  当然,这部交响诗并非让听众沉浸于苦情之中。谭盾用竖琴象征未来之音,那清越的琴声在深沉的乐队音乐中时时泛出丝丝光亮和坚韧感,与古老的民歌和“女书”形成对位,表达女人们始终保持着生活的信念。在最后一个乐段,视频的情绪不再沉重,反复拼接的画面形成了跳跃感,与欢快的音乐和画面中女人们玩水的节奏相互对应,形成了“水摇滚”的浪漫。此时,山里女人的歌声汇成了跌宕优美的集体咏唱,如梦如幻地抒发着自信和期望。交响乐写到如此优美动听,也算是谭盾的一绝。为了营造《女书》的首演效应,谭盾还请来了湖南江永县的女书传承人。一老一小两位山里女子在听众席里当场亮起歌喉唱山歌,给听众留下了一个深刻的记忆。 

  资深记者  杨建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保健/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康复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8版:心理·情感/康健园
   第B09版:运动汇
   第B10版:2013·上海市民体育大联赛专刊
   第B11版:运动汇/域外传真
   第B12版:一线调查/运动汇
   第B13版:运动汇/风云人物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山里女子“洋气”表达情感
观众为何感叹“看不懂”?
天际飘来拨动心弦的天籁之声
《潇洒小姐》《表白》《爱的主打歌》
在打击乐中感受“节奏”
共贺卅载“星”火相传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山里女子“洋气”表达情感 2013-10-21 2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