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美国大力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解决饥荒,欧洲极力抵制——~~~
美国大力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解决饥荒,欧洲极力抵制——~~~
美国大力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解决饥荒,欧洲极力抵制——~~~
美国大力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解决饥荒,欧洲极力抵制——~~~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国大力推广种植转基因作物解决饥荒,欧洲极力抵制——
“转”还是“反转”,难煞非洲人
沈敏
■ 坦桑尼亚恩加鲁卡村一所学校的学生排队等待分发午饭
■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各国莫衷一是本版图片 GJ
■ 转基因作物(上图)与非转基因作物(下图)外表几无差别
  文/沈敏

  每当旱季来临,饥饿便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噩梦,许多家庭只能靠援助勉强果腹。不少科学家认为,推广节水型转基因作物是解决饥荒的捷径。然而,非洲国家政府和民众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疑虑重重,一场关系生命与科学的论战甚嚣尘上,论战双方的背后竟是欧洲和美国。

  法规设障

  坦桑尼亚北部恩加鲁卡村一所学校里,中午放学铃一响,学生们涌出教室,一个个拿着碗在树下排队,等着分得几勺玉米粥或大豆粥。

  在美国中小学食堂,关于学生午餐的争论往往纠结于如何选择:应该吃“蔬菜水果”等天然食物,还是“炸鸡匹萨”等高热量加工食品?在恩加鲁卡,绝不会有人敢如此挑剔,能吃饱已是幸事。每年旱季,饥荒便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普遍面临的危机。

  科学家们已想到一个解决方案:推广种植抗旱型转基因玉米。几个非洲国家和国际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适用非洲节水型玉米”研发项目已取得关键进展。研究人员发现,从一种常见的土壤细菌中提取一种基因植入玉米,玉米植株即使在缺水状态下也能结出果实。如果推广这种转基因玉米,中度干旱环境下的玉米产量预计将提高25%。

  坦桑尼亚政府是这个项目的合作方之一,但其2009年出台的一项法规却极大阻碍了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根据该法规的“严格赔偿责任”原则,一旦转基因产品导致伤害或损失遭到投诉,凡参与该产品进口、运输、储存或应用等环节的所有人员都将被追究责任。所谓损害包括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如此严苛的政策之下,没人敢把转基因作物引进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方协调员阿洛伊斯·库拉雅告诉美国《华盛顿邮报》,该项目自2009年以来陷于停滞状态,无法投入田地实验。

  库拉雅还是坦桑尼亚“米科切尼农业研究所”农业研究项目主管。他的研究所同事、植物病毒学家约瑟夫·恩敦古鲁已开发出一种抗病毒木薯,但也迟迟不能开展田地实验,等待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法规。

  库拉雅等科学家敦促政府,制定法规时倾向“过错责任”原则,即在出现转基因产品问题时,确有过错的一方才会被追究责任,投诉者也必须承担更多的举证责任。

  欧洲力阻

  在坦桑尼亚,向转基因技术大声说“不”的是一个支持生物多样性的联盟组织“坦桑尼亚支持生物多样性联盟”。它由多个环保和倡导有机农业的组织构成,是当地的“反转”统一阵线。

  “生物多样性联盟”认为,仅凭尖端生物科技提高产量难以缓解非洲粮食危机,因为当地农民仍面临获取耕地、水资源、贷款、农业推广服务、交通运输和市场等多重困难。在该联盟看来,支持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科学家都是跨国种业公司的代言人。一旦放宽转基因作物法规,当地小农户就将受制于跨国企业,非洲的粮食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胁。

  科研人员反驳称,非洲的“反转”意识是欧洲强力灌输的结果。“生物多样性联盟”的19个成员组织中,有11个总部在欧洲或与欧洲机构相关。该联盟引用的有关转基因作物危害的报告来自伦敦的“地球开放源”组织。

  恩敦古鲁说,非洲人对转基因作物的抗拒态度,与欧洲“反转”组织的舆论攻势有很大关系。“人们上互联网,读到欧洲‘反转’组织发布的信息,他们会问:‘要是这种技术安全,欧洲人为什么不用?’”

  “非洲地区还没大规模展开生物科技研究时,反对的声音已出现。在进口转基因产品前,非洲先进口了对转基因技术的反对,”出生于肯尼亚的哈佛大学教授朱马说,“这是因为(欧盟)已建起一套抵制机制,并通过各种渠道输出。”

  美国推动

  非洲大陆上的这场转基因作物论战,“正方”由美国主导。

  节水型玉米研发项目的资金来源于美国国际开发署和两个私人慈善机构: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和霍华德·巴菲特基金会。项目采用的抗旱基因技术专利则来自美国孟山都公司。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技术企业,曾承诺向非洲农民提供节水型玉米种子不收专利费。

  非洲的不少转基因作物研发项目都得到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非洲有数百万孩子因维生素A缺乏症而失明。如今,一个研发项目计划在甘薯中植入柑橘果肉基因。这样一来,甘薯中将含有更多可被人体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对于经常食用甘薯的非洲孩子,这种转基因技术的推广将极大降低他们患上维生素A缺乏症的几率。该项目由美国援助盲聋人的海伦·凯勒国际基金会推动。

  美国唐纳德·丹福斯植物科学中心也在肯尼亚和尼日利亚开展研究,希望能提高木薯中胡萝卜素和其他营养成分的含量。木薯是当地人的重要主食。

  种业巨头杜邦先锋公司则致力于开发一种高效吸收氮的玉米,推广种植能让非洲农民少用化肥。

  美国在非洲大举推广转基因技术,却遭到欧洲以及非洲“反转”人士的抵制。他们称,美国这一举措隐藏着占领非洲市场的“阴谋”。

  2012年,奥巴马政府借八国峰会之机抛出“粮食安全与营养新联盟”,承诺将在2022年之前帮助5000万非洲人脱离贫困。然而,“德国环境与开发论坛”却发表声明指出,美方是“为国际种业和农业利益集团大举进军非洲国家市场铺路”。

  美欧角力

  在非洲推广反基因作物,美国、欧洲各执一词,反映的是双方长久以来对转基因技术的不同态度。

  美国在1996年率先为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开绿灯。如今,在转基因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全世界29个国家17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1.7亿公顷,光美国孟山都一家就占据85%份额,甚至垄断了一些国家的粮食控制权。如阿根廷国内种植的大豆绝大部分都是孟山都的转基因大豆,阿根廷农民不仅要为这些转基因大豆付额外费用,还陷入法律诉讼的泥沼。这也是美国之外的国家对推广转基因作物的主要忧虑。

  与美国的态度截然相反,大部分欧洲国家对转基因作物持有疑虑。他们担心,一旦商业化推广转基因作物,大型跨国种业公司将形成垄断,令当地小农户无从生存。另一方面,尽管尚未得到科学验证,欧洲各国仍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引发的生态和粮食安全危机。

  美国在非洲推进转基因技术,欧洲“反转”势力也不示弱。受欧洲环保组织影响,非洲大部分国家拒绝对转基因作物开绿灯。目前,仅苏丹、埃及、布基纳法索和南非四个国家允许本国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法治新闻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家电/市场之窗
   第A27版:市场之窗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环球
   第B06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7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8版:健康/新民环球
   第B09版:专版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4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16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5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7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3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32版:广告/新民楼市
热点锁定
本期导读
“转”还是“反转”,难煞非洲人
对待转基因:欧美日态度大不同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B05“转”还是“反转”,难煞非洲人 2013-10-24 2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