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绝大多数居民,以前是住公房的。那时候,“物业”这个词,听也没听说过。
后来,我们用较低的价钱把公房买下,成为自家的不动产。虽然叫“售后公房”,其实,已经是“私房”了。其本质,跟商品房无异。有了私房,便要交物业服务费。售后公房的物业费,并不高,所以,跟商品房相比,服务水平也不同。比如,小区门口不会有人穿着制服向你敬礼。大家图的是实惠,有没有人敬礼,并不在乎。
但是,大家可能不会去想,物业公司收的钱,够不够他们开销。以前,是够的,过了这些年,成本大增,不够了。于是,要涨价。
这个世界上,付钱的人,大概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涨价。这是人之常情。同时,涨价的事,几乎天天有。这是世之常态。问题就在于,涨得有没有道理。
售后公房的物业服务企业入不敷出,要涨价,是合理的。但是要做到三点:一要把账目摊开,把道理说清楚;二要考虑居民的承受力;三要确保服务水平不下降。做到这三点,相信会得到居民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