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上海发布”公布了201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安排,共21项,排在首位的就是全力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打头炮”的自贸试验区,马年要重点“上马”几桩事?
关键词一 负面清单
本周,“2014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上透出消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正在遵循3个原则开展修订,上海全市的外商投资准入管理制度也将改革创新。
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顾军给出明确“信号”:“新版负面清单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值得期待的是,目前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有190项管理措施,在“新版负面清单”中,有望进一步“缩短”。
据了解,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版负面清单也称为“2014版”,目前正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会同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等单位研究修订,相关修订工作遵循3个原则:一是着眼于开放性经济建设,率先推动自贸试验区服务业领域开放;二是参照国际通行规则,通过负面清单修订,提升政府管理的透明度和开放度;三是充分考虑自贸试验区现有产业基础和未来经济定位。
关键词二 金融改革
按照自贸试验区的“日程表”,力争在下半年探索一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监管制度和模式。为此,2014年,自贸试验区要形成十余项制度创新,其中在金融领域,自贸试验区排定了多项制度创新任务,包括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建立便利化的外汇管理制度,建立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管理制度,建立汇兑便利化的双向投融资制度,以及建设利率市场化改革体系等。
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介绍,金融改革将遵循“先易后难”、“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模式。例如,外汇管理改革在跨国公司资金池建立,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结算方面可能会先行推出。人民币跨境支付、人民币双向资金池运作、人民币的境外借款目前已经试点了,接下来的工作将是全面铺开,实现常态化运作。
关键词三 贸易便利化
建立国际高标准的投资及贸易规则,让贸易便利化水平达到国际水准,是自贸试验区改革试验的核心任务。2013年,自贸试验区已建立了一批新制度,例如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新口岸管理模式等,这些都是借鉴国际惯例推出的改革试点。
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自贸试验区将试行一批新制度,包括安全审查机制、反垄断审查机制、企业年度经营情况公示制度、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联合执法机制,以及企业经营情况信息的共享机制等;通过制度创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涉及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一系列“贴心”的便利化措施,这些同样是基于国际通行规则下的改革设计。
关键词四 亚太运营总部
马年,自贸试验区各项改革同样将“马不停蹄”。如何评价这些新的制度?有一种衡量标准既直观又有效,那就是看亚太运营总部能否在自贸试验区顺利开展亚太乃至全球业务,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因为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成不成功,关键要落实到企业发展上,“用户体验”满意了,自贸试验区才能说是取得了成功。
今年1月,自贸试验区以“政企合作”的全新模式,启动了“亚太营运商计划”,通过制度创新,为自贸试验区企业提供涉及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促进其区域订单中心、供应链管理中心和资金结算中心在亚太区形成。下一步,该计划有望成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试验和操作平台。
计划启动以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等已完成了首批20家试点企业未来几年发展规划及其实现亚太营运的相关政策需求的调研,梳理出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制定出相关解决方案,并选择企业进行试点,实施个案突破,完成实际操作。
亚太营运商计划瞄准国际水平,提高贸易便利化程度,其本身就是以开放促改革,形成倒逼机制,在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的国际化运作水平。因此,马年无疑将成为自贸试验区的重点,在推出首批“吃螃蟹”的亚太营运商企业后,还将根据企业们的需求,进一步研究制定一批共性的贸易便利化政策和措施,逐步推出并落地开花。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