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闵行区近3.5万张“金穗-公共自行车IC联名卡”激活使用率接近100%。农行上海分行也凭借该项创新产品摘得2013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创新首先源于技术。这张公共自行车联名卡基于金融IC卡的芯片特征,专设押金、备扣金、日常账户等多个子账户,专款专用。持卡人在公共自行车租、还车时,轻松一刷,即可完成备扣金及押金的冻结和释放。
由于该卡为实名制开立,用户群体也不再像原先一样仅限于上海市户籍,体现公共项目普惠性之余,还有助于有效控制“黑名单”客户。
公共自行车联名卡酝酿之初,因从原先的全免费变为收取押金和备扣金,以及金融IC卡本身的年费和工本费成本,老百姓还颇有意见。通过“规则内免费”的制度创新,既加强车辆管理,又降低出行成本,还积极鼓励诚信理念和行为。
所谓“规则内免费”,一是在停用原“诚信卡”、新开立公共自行车联名卡时,对原诚信积分达到一定标准的诚信用户,分别减免工本费和年费;二是对规则内用车、还车的用户,延续免费用车的政策;三是对今后每年有效使用公共自行车次数超过200次的用户,相应减免卡年费及工本费。此外,卡内押金和备扣金按日计息,确保持卡人的收益权益。
事关百姓每天的出行,发卡过程中,农行上海分行成立“青年先锋队”,拿着离行式自助设备,深入各社区办理开卡,同时设立40个便民服务点,发放开卡预约受理牌,既达到现场释疑解惑的目的,又有序分散了集中开卡的人潮,减少等待时间。
公共自行车联名卡在闵行区的试点,收获了可复制的成熟经验。闵行区政府部门借此创新产品,大量过滤了原“诚信卡”的“睡眠客户”。通过押金和备扣金约束机制,减少了公共自行车丢失,由农行网点替代原先的13家公共自行车业务受理中心,还能每年为区财政节约800万元左右的支出。上个月,农行宝山支行也正式开始对外发行公共自行车联名卡,宝山区政府将在年内投放1400辆公共自行车和设49个自助服务点。
特约通讯员 何东 本报记者 鲁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