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特斯拉还只是“土豪”的玩具,至少5年内,中国的电动汽车在大众消费市场仍将乏人问津。也有人大呼,特斯拉是下一个“苹果”,将给汽车市场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对许多创业者来说,特斯拉在中国要怎么发展并不是重点,他们更关心的是这家创业公司是如何实现逆境中重生的。
基因就是“反传统”
2003年,两位顶级的汽车工程师爱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唐伯宁(Marc Tarpenning)萌发了建立一家电动车公司的想法,他们与硅谷著名创业家伊隆·马斯克(Elon Musk)一拍即合,并与另外两位工程师一起组建了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马斯克出任主席和产品架构师。一段曲折离奇而又惊世骇俗的硅谷创业故事开始了。
特斯拉的生长基因就是“反传统”。它将自己的产品定义为一个电子产品,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汽车。当奔驰、宝马等豪华车将触摸屏逐渐引入汽车内部的时候,特斯拉全盘放弃了按键,用一块大的触屏解决所有问题,空调、天窗等均用触控方式调节。特斯拉的车还可以刷软件,像智能手机一样,刷一下就有新功能了。再加上充电一次最多跑500公里,以及0到100公里加速只需4秒的性能,使其与传统汽车、电动车完全“划清界限”。
特斯拉去年推出的Model S,外观设计、性能等方面毫不逊色于传统汽车,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纯电动车的认知,科技界更不乏溢美之词。进入中国市场,特斯拉依然“反传统”。一般而言,一款新车上市前都要经过层层策划、包装,少不了亮相、下线、上市、价格发布等仪式。而特斯拉发布Model S的价格,却只是简单地在官网上发表了一篇“新闻通稿”,价格也与其他进口车反其道行之,着实比业界预计的150万元左右“大打折扣”。
也曾经历“生死考验”
在加拿大和欧洲,Model S炙手可热。尽管产品真正进入欧洲市场其实也就几个月的时间,但在挪威,Model S一举创下一个月预订553部的纪录。这家仅有10年历史的硅谷公司正稳步前进,俨然会在未来某一天成为美国第四大汽车厂商。
回望来路,特斯拉也曾面临“生死考验”。2007年至2008年,当时第一款跑车产品Roadster出炉,原计划7万美金成本售价10万美金。由于变速箱的改进,成本飙升到12万美金,售价开始变成11万美金。情况非常糟糕:卖车亏本,200号员工每天工资成本不断消耗,继续融资无人愿意接盘。马斯克意识到公司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现金。他极力说服戴姆勒公司主席来特斯拉参观,然后花了约8周左右时间,将一辆Smart Car改装成电动车,底盘、电池、电动机和所有控制系统全部重新设计。不出所料,戴姆勒公司主席对特斯拉的技术大为满意,不仅一掷5000万美金投资,并开始签订Smart Car核心部件的销售订单。
据说,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马斯克拿出自己银行中仅有的6000万美金,发邀请给所有自己认识的投资人:“大家自愿认购,不够的我来补上。”如此气势一下子把大家给震住了,如梦方醒,纷纷跟进。最终这一轮融资达到8000万美金。
马斯克带领特斯拉挺过了最艰难的时刻,随后“否极泰来”:2010年初,奥巴马参观了特斯拉工厂,随后特斯拉成功拿下4.65亿美元的政府低息贷款;接着,Model S开始接受预定;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短短几年间,特斯拉在马斯克的带领下浴火重生。
本报记者 叶薇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