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刘宁考出近650分的高分,以四川凉山某县理科状元的身份,考入中国科技大学。4年前,刘宁大学毕业,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有好心人发现,一名年轻人连续三天在西南交大内的一处长椅上过夜,他帮忙联系到“流浪汉”的家人,等父亲第二天从老家赶来,儿子又再次消失了……
最近两天,这样一则新闻颇为吸引眼球,标题也够劲爆:高考状元沦为流浪汉。如此强烈的反差,确实是出乎大多数人意料的,周星驰的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上演了活脱脱的现实版。
不过,细细想来,也不必大惊小怪。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想必很多人都参加过各种小学、初中同学聚会。你总会发现,一些小时候调皮淘气、不入老师法眼的“差生”,现在反而出人头地,比很多“优等生”滋润得多,令人万般唏嘘。
所以说,成绩和文凭并不代表一切。“差生”的学习成绩可能一般,但交际能力、吃苦耐劳也许更胜一筹。而“优等生”们,以刘宁为例,享受了太多众星捧月般的成就感,人生过于平坦顺利,性格偏执孤傲,情商较低,高分低能……一旦遇到挫折,便有强烈的失落感,容易导致消极颓废。
很经典的一段话:文凭不过是一张火车票,硕士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职高的在厕所挤。火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在就业竞争面前,谁都没有丹书铁券。
老实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状元”沦落成流浪汉的案例虽然比较极端,但名校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的也不在少数。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考虑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到二线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去闯一番事业也未尝不可。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能做水做水,能做泥做泥,能做水泥自然也该当仁不让。
对很多父母而言,恐怕也得改变一下惯性思维,别再只盯着孩子的作业本、成绩单,一天到晚逼着去补课,完整的人格、健全的情商亦不可或缺。过去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之路如此漫长,赢了起跑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