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欠款无处寻觅
2002年、2003年曹某在沪读研时曾到某银行徐汇分行办理了两笔助学贷款共计26500元,双方约定按月还款。但是到了2004年毕业的时候,曹某却不见踪影,还将签约银行卡做了销户。从当年10月起一直拖欠银行1万余元的本金没有偿还。由于曹某早已变更了地址却没有按规定告知银行,银行搜寻无果,无奈只能诉至法院。2009年、2010年,徐汇区法院对曹某缺席判决,要求他按照合同还本付息。但是由于无法找到曹某,法院的判决似乎成了无法兑现的空文。
身份转换仍拒还款
到了执行阶段,执行法官通过多种渠道去搜寻曹某的信息,不仅找到了他名下的银行卡,还发现当年只是毕业生的他已华丽地转身做起了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教授学生思政和法律。不仅如此,他还在外面做兼职律师代理诉讼案件。执行法官马上联系学校让他还钱,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对学校领导的谈话不予理睬。法官只能对他银行卡里的资金划扣,但是仍有9000元的缺口。不久,法官就得到曹某离职的消息。
多地搜寻苦无良策
通过网上平台,法官又找到了他在上海挂靠的律师事务所。正当法官准备通过司法局找他还款时,发现他已辞职。多方寻觅,法官又在浙江一所职业学校发现了他的身影,竟然还有副教授的头衔。法官于是又向他所在的学校发出司法建议,不料却再次得到他离职的答复。在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当中,曹某辗转上海、江西、浙江、山东多地,执行法官一路搜寻都没有很好的效果。法官苦寻良策未果,适逢最高院公布失信执行人名单库,徐汇区法院马上将他列入其中。
上黑名单寸步难行
黑名单的作用在于信用惩戒,通过信用惩戒手段,让失信的被执行人“寸步难行”。曹某突然发现自己工作、生活都遇到麻烦,才得知自己上了失信黑名单。不仅工作当中被同事、领导另眼相看,影响职称的评定,还耽误了自己的贷款买房。这不,他才带着现金马不停蹄地跑来上海要求履行债务。
在曹某的具结悔过书中,他坦诚自己逃避法律义务的行为辜负了国家通过助学金这一形式对他的培养,对不起人民教师的称号,对不起人民律师的头衔。在曹某归还欠款后,法院还对他做出罚款8000元的处罚。
通讯员 马超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