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见过新闻中“熊主角”
在去年8月被媒体热传的新闻中,标题基本都聚焦在“关注全球变暖新证:北极熊被饿死”上,而转载的行文大体上都是以这样的叙述为主:“日前,在北极圈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上,惊现了一只瘦成‘毛毯’的北极熊尸体,这只本该具有超强大捕食能力的巨型动物,却在一场北上搜寻食物的绝望之旅中活活饿死。专家认为,在不远的将来,由于全球变暖冰融加剧,北极熊可能无法再在海冰上猎捕食物,最终它们都将承受与饿死相似的命运。”新闻一出,就引来了各方热议,许多网友纷纷评价说:此前就了解了北极熊正受到全球变暖而导致的食物缺乏之苦,没想到这样的事情还被拍了。
“新闻图中的熊,我们曾经遇到过。”延安中学高二(3)班的茅圣轩说,去北极之前,他们就很期待遇见各种不常见的北极生物,尤其是北极熊。登陆考察船后,他和伙伴们就一直在搜寻北极熊踪影。“等到船来到挪威斯瓦尔巴德群岛西斯匹卑尔根岛北部的德克萨斯湾附近,船员告诉我们,这附近有具北极熊尸体。下船走过去一看,发现这是只瘦骨嶙峋的熊,早就一动不动,死亡已久。”
回国后,茅圣轩和小伙伴们就发现,网上流传起一张北极熊尸体的照片。经过照片以及熊尸体所在精确的地理地点的比对,几个男孩发现,新闻图片中的主角就是他们曾经见过的那具熊尸体。
年老生病或是北极熊死因
同是高二(3)班的余思易说,由于根据斯瓦尔巴德公约的规定,科学考察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现状,因此,他们只能跟着同船的科学家在1米开外的地方近距离观察这头北极熊。“当时,挪威和同船而去的科学家都对这头熊进行了拍照取证。”
“其实,一开始,我们也觉得北极熊是饿死的。”余思易说,当时他们就在现场和来自荷兰的生物博士讨论起来,并向挪威跟踪研究北极熊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请教。“当地的专家把他们近距离观察北极熊的数据结果分析给了我们,从熊爪等熊尸体的身体器官来看,这头北极熊年龄已经很大,已有16岁‘高龄’了,而通常北极熊的年龄也只有20岁左右。我们也在熊的尸体附近发现了新鲜的麋鹿粪便,也就是说,北极熊并不缺少食物,至少可捕猎麋鹿。”
回到上海后,几个男孩又各自分头查找了专业资料、详细了解了北极熊的情况,并经过独立研究谨慎地得出自己的结论:这头北极熊应该是属于自然的老死。
科学不能看表象和靠推测
和四个延安中学男生同行的还有中国生物科普作家段熙,回来后他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刊登过有关“北极熊之死”的澄清结论。茅圣轩说,他们得出结论后,就向身边的人解释了这只北极熊死亡原因,“只要看到网上有误传的死亡信息,我都会跑去留言,把自己亲眼所见和调查结果分享给网友。”余思易说,通过这次考察,他也了解到“做科研不能只看表象和只凭推测,还要有科学的态度,要多请教专家。”
余思易说,除了这具熊尸体,他们还在北极亲眼见过活的北极熊。“当时,我们正坐在一艘只能容纳10个人的冲锋舟,而这头北极熊正在10米开外的岩石上休息。作为陆地上第二大陆生生物,北极熊不仅体态庞大,而且攻击力极强,因此,冲锋舟上的船员都是荷枪实弹武装保护我们。为了不惊扰到它,船员把舟上的马达都关了,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快门的声音,让我首度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动物之间那种和谐的感觉。”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