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进入盛花期
二十四番花信风,梅香小寒第一候。尽管这两天申城有些阴冷,但位居二十四候之首的梅花已经凌寒傲放,特别是园内近百株上百岁的古梅,株株老树发新花,长势旺盛。
“‘唐梅’和‘宋梅’这两天已经大量开花了,枝条上的花量超过50%,已经进入了最佳观赏期,一直到3月中旬,花量都会比较饱满。”梅花专家施振周告诉记者,这两天申城阴雨连连,尽管温度足够但阳光偏少,所以花苞的绽放速度比较慢,盛花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
200岁左右的“梅王”和“梅后”也是游客们争抢合影的“明星”,如今“红男绿女”的姿态意境显露无疑。“‘梅王’是朱砂型梅花中比较稀有的墨梅,花朵为深紫色,‘梅后’则是早花绿萼,不但花期特别早,而且持续时间长,预计花期长过‘梅王’,可以说是驻颜有术。”
100岁以上的古梅更是比比皆是。唐梅馆北侧的古梅丛林共有36株百岁古梅,梅园入口处的百岁迎客梅共有12株,代表12生肖,宋梅厅前则有10株百岁“铁骨红”,在一片白色的香雪海中增添一抹亮色。此外,进入梅园后,还能看到33株接近百岁的朱砂型梅花,夹道欢迎游客入园。
荣枯与共意境深
“唐梅”和“宋梅”分别位于唐梅厅和宋梅厅,是园内年纪最大的两株古梅,前者目测约400岁,后者约300岁。施振周说,这两株古梅的妙处,在于其荣枯与共的意境。
“这两株老梅都来自皖南深山,尽管历经久远年代,相当一部分的枝条干枯,但却和新生部分相得益彰,荣枯与共,这是梅花树桩中奇特的景观。”他说,虽然老杆已经失去生命力,却依旧守望着新生部分,看着它年复一年的花团锦簇,意境深远。
“梅王”、“梅后”也是如此。见过“梅王”的游客都知道,它枝干虬曲,外形奇特,尽管形态苍老,但却精神矍铄,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两根树干一直一曲,后者扭成了麻花状,仿佛是数字18,令人遐想其是否寓意永远年轻。而“梅后”的花朵以白色和绿色为主,清新冷艳,颇具阴柔之美,和“梅王”形成了对比。
唐梅馆北侧的古梅丛林共有36株百岁古梅,共有三个品种,分别是朱砂型的墨梅、白须朱砂和江梅型的一重野梅,如今几乎每株梅花都开到了一半以上。 本报记者 张钰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