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专刊
     
本版列表新闻
由上中学生组成的上海队包揽乒乓球男女团体冠军——~~~
由上中学生组成的上海队包揽乒乓球男女团体冠军——~~~
由上中学生组成的上海队包揽乒乓球男女团体冠军——~~~
由上中学生组成的上海队包揽乒乓球男女团体冠军——~~~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上中学生组成的上海队包揽乒乓球男女团体冠军——
读书打球都是乓乓响
陆梓华
■ 于迪扬在男团决赛中发挥出色,助上海队夺冠  尚宗 摄
  昨晚9时,当上海乒乓球男队3比2力克对手拿到男团冠军时,上海中学体育馆沸腾了。此前,上海女队已经拿下了团体冠军。这也是本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球类项目最早产生的两枚金牌。

  代表上海队出战的,是来自上海中学的一批乒乓小将,也是一群从中学校园走出的冠军。

  教练欢迎“抬杠”

  决赛关键时刻为全队扳平比分,男生于迪扬兴奋过后,很快就和往常一样,安静而有些羞涩。对于胜利,于迪扬并不陌生——他的荣誉榜上,还有世界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冠军等称号。从就读徐汇区启新小学到进入上海中学,于迪扬从小开始了半专业化的乒乓球训练。技术全面、漏洞少、思维活跃,是教练回波对他的评价。

  每天上午上课、下午打球,从小就离开父母一路走来,过着和普通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但他却乐在其中。“生活独立、自律性强、随机应变能力强。”这是男队主教练回波对于迪扬和他的伙伴们的评价。对比自己的球员时代,回波觉得,由于参与校际、省际乃至国际交流机会多了,如今的队员除了赛场和训练场,接触面比自己当年更广,这让他们无论在待人接物还是应对比赛突发状况,更加得心应手。

  女队主力王姝也是中学生世锦赛团体冠军成员,个性活泼的她经常会就某一个训练方法,和教练陈旻“抬杠”。不过,陈旻却非常鼓励队员们叫板。陈旻也曾是职业球员,退役后不仅带上中乒乓球队,也带教普通班体育课。她坦言,自己从小接受的都是“服从式”的训练,来到中学校园,她发现这种方法没法让如今的孩子信服,于是,她的教学中,多了鼓励和平等的探讨,她也将这些在体育课堂上累积的教学经验移植到带队训练中。

  成为“校园明星”

  作为本市体教结合的探索之举,上海中学于1997年与华东理工大学乒乓球俱乐部合作,2008年,羽毛球项目加入,上中乒羽中心成立。目标不仅是金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批有文化素养的学生运动员,体现一所百年名校的精气神。在参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世界顶尖名校学科成绩谈得并不多,却总是非常自豪地谈到校运动队、乐队的成绩,这让上中下决心,一定要组建一支高水平运动队。

  上海中学为乒羽中心的学生配备了20余名教职员工,在训练场边安排了独立教学楼、自编教材进行教学。由于作息不同,乒乓球队和普通学生交际并不多,于迪扬原本以为,校园评优的机会不会落在自己身上。但令他和伙伴们惊喜的是,凭借着在国内外赛事中的优异表现,他们一次次在全体学生注目中,走上舞台,接受校园最高荣誉“小专家钻石奖”“小专家金奖”等奖项。自己的专业特长受到肯定,让这群乒乓小子很自豪。和其他同学一样,去敬老院服务、参与学校艺术节节目评选,王姝最喜欢的科目是英语,她坦言,将来究竟是否要走专业路线,自己还没有想好,但她相信,学好英语,路一定会更宽。令陈旻骄傲的是,上中乒乓球队队员参与国家队集训,文化课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打球和学习,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专门编写教材

  为了给这批孩子打下良好的人文素养基础,上海中学组织教师为乒羽班编写教材,数学增加了逻辑思维训练,教会同学们快速计算、心算、暗示计算的方法,帮助他们在赛场上计算小分,调整战术;语文课要求同学们写比赛心得和感悟,启发他们用第二人称和赛场上的那个自己对话;英语课上,复杂的语法结构不见了,大量的日常口语练习和乒乓术语学习,让学生在参加国际赛事和交流时不再害怕开口。

  乒羽班开设17年,一批批孩子凭借着乒乓球特长,获得了高校橄榄枝。他们不仅代表大学争金夺银,毕业后大部分从事了和体育相关的工作,有的则回到校园当起体育教师,有的担任乒乓球教练。当然,也有学生选择了化工、主持等不同行业,而将乒乓球仅仅作为相伴自己一生的爱好。从这个结果来看,“让学生两条腿走路”的心愿实现了。

  但是,中学探索体教结合,困难依旧存在。首先,专业教练易寻,但既懂得技战术又有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的“教练老师”却难觅;其次,如何为这批体育苗子提供更有弹性和针对性的课程和课时,还需要细化研究。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专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百货/市场资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地产资讯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读书打球都是乓乓响
学了桥牌变聪明 下了牌桌交朋友
爱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
随团记者奔波赛场
新民晚报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专刊A25读书打球都是乓乓响 2014-07-31 2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