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多喝水也能预防蛀牙
好好吃饭,就能轻松远离蛀牙。首先要练习感受食物被咀嚼成汤汁的感觉,因为咀嚼的关键不只是磨碎食物,更重要的是分泌足够的唾液。希望大家能感受到,食物被认真咀嚼后,口腔内全部是唾液混合成液体的感觉,体会唾液被称作“金津玉液”的价值。
食物要咀嚼到变汤汁再吞下,不可以边嚼边吞,更不可以边吃饭边说话;要小口小口吃,养成良好的吞咽习惯。若是喝汤,也需要咀嚼20~30次,让唾液充分混合后再吞。完成咀嚼习惯要求时,就打钩,若是喝汤或喝水则多加个圈。相信一个星期下来,就能重新感受到食物真正的美味,大家一定会变成真正的美食专家,不再被酱汁和佐料给迷惑了,胡乱吞咽造成的胃肠病也一定不药而愈。
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键在于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练习。我曾经跟一些老师提到,如果在学校里,每天中午老师都可以陪着学生吃饭,教育孩子好好细嚼慢咽,仔细品尝这口饭,无论是对身体健康或是课业学习,都会有所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放松心情用鼻子呼吸,改变以往吃饭时的怪样子,对于身体健康会有更多的加分效果。这样一来,大家不仅都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更可以学会对食物的珍惜与感恩之心。
我强烈建议大家再忙也要静下心来细嚼慢咽,吃一口算一口,宁可少吃几口,也不要为了快点吃完而放弃自己的健康。在细嚼慢咽的同时将自己的呼吸调匀、姿势调整、情绪放松。
近来“饭水分离”的饮食习惯被大力推广,推广者宣称只要将汤水从饭桌上拿掉,不但能治愈各种疾病,还能减肥,让皮肤变好,变年轻漂亮,整体健康状况获得改善。这么做的目的其实在于是否分泌了足够的唾液协助杀菌、促进消化。但是,如果身体有了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细嚼慢咽后的汤水食糜,就不用太在意饭水是否分离了。因此我并不赞成饭水分离。事实上,只要是进入口腔的食物,都要仔细咀嚼后才可以吞下,关键就在唾液的分泌量足不足够,过程中一定要让牙齿上下反复咬磨,然后用鼻子慢慢呼吸。
如前所述,吃饭的重点在于是否细嚼慢咽,从第一口饭开始就要慢慢咀嚼成汤汁再吞。用餐之中的汤、水或果汁,若能含在口中跟足够的唾液混合后再吞下,就不必讲究饭水分离了。另外要提醒的是,用餐前、中、后喝下大量的汤或水,容易稀释胃酸,造成消化不良,这是众所周知却又被大家视若无睹的。我建议吃完饭,只喝半碗汤或两三口水漱漱口,迅速降低口中酸性即可。
多多喝水,也能预防蛀牙。一餐饭的分量到底该是多少?营养师建议的量通常都不多,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吃很多还是营养不足?姑且不论食物的烹调问题,只就食物的营养成分而论,其实只要认真咀嚼,就算饭菜量减少,实际上肠胃消化吸收的量,仍比囫囵吞枣的要多。细嚼慢咽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食物对肠胃黏膜的损耗,也可以达到营养师的建议营养量,因为认真咀嚼,身体便能吸收到大部分吃进身体的营养。一口饭要咀嚼到饭粒变成汤汁,需要咀嚼30~50次,不要边嚼边吞,需时约1分钟。通过以上问题就可以大致估算出一餐的饭菜量,减少浪费也减少支出。外面餐饮店的一小份餐点,事实上就等于一般人一餐的量,每个人差不多吃这些量就够了。俗话说:“吃六分饱,多活二十年。”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们常看到含有木糖醇的无糖口香糖广告,强调餐后咀嚼口香糖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中和口中酸性,帮助降低蛀牙发生率。咀嚼无糖口香糖,确实能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特别是发育期的儿童,若适度咀嚼无糖口香糖,能帮助促进颌骨发育,可降低未来因牙齿拥挤而需要矫正的风险,并且对于降低餐后口中酸性确实有益处。不过,如果可以养成正确的咀嚼习惯,在用餐时就降低口内酸性,而不是借助其他额外的工具,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