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治本
潘高峰
  潘高峰

  土方车司机严重违法轧死人,所属企业被逐出运输市场。这一次,主管部门的做法值得“点赞”。

  近几年来,土方车似乎一直是不安分的“闯祸坯”。最集中的年份,38天内连发18起事故,导致20人死亡,“两天夺一命”的速度让人无法直视。当时,我曾与同事一一回访这些事故的发生地点,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原因,寻找症结。我们发现,土方车事故频发有其客观原因:因为车身长大,容易产生“内轮差”和“视觉盲区”,顾前不顾后,行人和非机动车贴得近,就会被后轮卷入。

  但这样的原因,并非主要。最根本的,还是利益驱使的超载、超速、闯红灯等严重违法行为,一次次碾碎了生命。肇事的土方车司机可恨亦可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逼迫司机“多拉快跑”的老板,才是真正的罪魁。

  在做了那次调查之后,我采访了一个3年零事故的土方车公司。这个企业不但不逼司机加速加码,反而做出种种限制:安装限速器,派出监督车辆押车,严格轮班,避免疲劳驾驶……当时的公司负责人有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深。他说:“我们靠服务质量、安全行车、企业诚信去赢得生意,政府部门也更乐意把工程交给我们。” 

  这是一个企业的生存之道,又何尝不是政府部门的管理之道?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杜绝“利益作祟”,以安全为管理导向,对事故多、违章多、转包多的企业也行使“一票否决”,对安全、诚信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机会,土方车这匹脱缰野马是可以驯服的。

  昨天,绿化市容部门首次对违法肇祸土方车司机的所属单位做出退市的处罚,无疑是抓住了“治本”的关键。对于一个土方车企业来说,最怕的是什么?不是司机被抓,不是经济处罚,不是扣车,因为这一切只会让他们更加变本加厉。他们怕的是失去生存的空间。

  当然,如何让被驱逐的企业真正受到惩处,还值得思考。毕竟,在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够健全的当下,换一个法人,重新注册一个公司,并不是多难的事。要真正让这些“害群之马”有切肤之痛,在业界无法生存,还要有完善科学的管理手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8版:2014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专刊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百货/市场资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饕餮四海/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地产资讯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惩治腐败 深得人心
治本
丑人不作怪
下决心拍卖各类“公馆”的时候到了
草窝里飞出“洋凤凰”
食品安全风险让“买汏烧”早知道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治本 2014-07-31 2 2014年07月3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