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鲁庵仿完白山人印谱》手工钤拓本
华振鹤
  ◆华振鹤

  接到符海贤先生电话,今年是他父亲符骥良老先生逝世三周年,有关方面将举办他的书法篆刻展,要我参加。符老是著名书法篆刻家,又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鲁庵印泥的第二代代表性传承人,生前与我相交颇深,这个活动当然得参加。开幕那天,果然群贤毕至,气氛隆重热烈。

  之后不久,我来到海贤寓所,回忆起符老诸多的艺术成就,以及他与沈鹏、唐云、钱君匋、田叔达、丰子恺等艺坛名家的交往。我们不约而同地说起,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张鲁庵。

  张鲁庵(1901-1962),浙江慈溪人,名咀英,字鲁庵,斋名望云草堂。他毕生从事印谱和名印收藏、印泥制作、篆刻创作,其印泥更是蜚声书画篆刻界,被称为鲁庵印泥。1955年,他与王福厂等发起成立上海金石篆刻社,王任社长,张为秘书长,当时年富力强的符骥良是秘书助理。就是在那里,符老学到了全部鲁庵印泥制作技艺,并建立了亦师亦友的深厚关系。

  说到这里,海贤从书橱里拿出一本《鲁庵仿完白山人印谱》手工钤拓本给我看,印谱完成于1942年,由当地名儒张原炜撰序后请书法大家谭泽闿书写。

  原来,张鲁庵治印,初学西泠诸家,后来专攻邓石如一路,尤其欣赏他“以书入印,印从书出”的篆刻风格。由此也注意搜集印章实物、印蜕和印谱。邓石如,号完白山人,一代印学大师。他刻印虽多,流存下来的却很少。张鲁庵多方重金搜求,仅得61枚并据此摹刻裒成一帙,其目的诚如张原炜序中所说,在于“标正宗,饷后学,意至善也”。

  海贤边翻印谱边解释,邓石如治印,摆脱了当时印坛流行的工整精致风尚,开创了洒脱自由、抒情写意的印风。张鲁庵摹印,很好地保留了这一点。

  《张鲁庵仿完白山人印谱》还有个特点:使用了张鲁庵特制的复硃印泥。说着,海贤又拿出一缸印泥,缸盖后背贴着鲁庵手书的纸条“复硃印泥”(见图)。一九四三年用于仿完白山人印谱。虽然是七十年前旧物,至今依旧颜色鲜艳,泥质细腻有光泽。海贤介绍,所谓复硃印泥,也是鲁庵印泥一个品种,即在朱砂中再加朱膘,使颜色更显沉着,用它来钤盖印谱,自然是锦上添花了。

  张鲁庵先生1962年过世后,家人按照遗言,把他珍藏的大批印章、印谱等极具价值的文物捐献给了西泠印社,这本《张鲁庵仿完白山人印谱》和复硃印泥,则是他生前馈赠给符骥良老先生的,见证了两位老艺术家相投的艺术志趣和承上启下的艺术传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5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评论·专栏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话题·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演出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木头的“刺猬爬树”
《鲁庵仿完白山人印谱》手工钤拓本
忆一场简朴而名人雅集的婚礼
富贵竹平圆紫砂壶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鲁庵仿完白山人印谱》手工钤拓本 2014-12-13 2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