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爸在“宝钢”工作,所以我们在宝山有套房子。在我读小学前,爸爸又在徐汇买了一套对口高安路一小的学区房,那是一所很好的学校。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还住在宝山,他们特别疼爱我,这下好了,几天不见就念叨起来,谁叫我是他们唯一的孙女、唯一的外孙女呢?当然,我也很想念他们。
为了一大家人多多团聚,我们每星期都要回一次宝山。我老妈是“本本族”,驾驶技术很烂,路稍远她就不敢开车。所以每个星期五下午一放学,我和妈妈就要花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往宝山赶,换两次地铁,再换公交车。有好几次,我在地铁上背着沉沉的书包,累得睡着了。
我忍不住向妈妈抱怨道:“我觉得自己就像只候鸟,每星期都要来回飞好远的路程。而我的同学韩小可,她不仅不用两地跑,而且家离学校可近了,多幸福啊!”
爸爸说:“女儿呀,这倒不仅仅是和你同学们比谁更困难的事情,凡事都有利有弊,关键要弄明白自己最终追求什么。上海是个大城市,像我们家这样来回奔波的城市候鸟多着呢!有了这样的奔波、忙碌、努力,城市才得以繁荣和生机勃勃。大家奔波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奔向的都是各自的明天。”
我忽然觉得我的候鸟生活或许不是那样糟糕,地铁上,我能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看看车窗外的风景、这座城市梦幻般的变化。而从宝山返回徐家汇的时候,也是一周中最快乐的时光,老爸开车,免却了乘车换车之累。一家人一路说说笑笑,也就不觉得路很远。有时,爸爸在车上放袁阔成的《三国》评书,他说他是怀怀旧,没想到听着听着我倒上了瘾。
今天傍晚,我和妈妈又坐着地铁开始了由西南向东北的穿行。看着地铁车厢那满满的、疲惫的人群,想着爸爸妈妈的话,我不再抱怨自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很高兴是他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