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一周新闻人物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1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军:测绘中国污染地图
王文佳
■ 马军在武汉调研企业排污情况 曾祥斌 摄
■ 马军在昆山调研 王晶晶 摄
  本报记者 王文佳

  一张“上市公司污染源在线监测风险排行榜前20”的黑榜单本周二出现在证券时报上,多家知名上市公司榜上有名。从此,投资者第一次有了工具,可以识别上市企业正在积累的环境风险;通过责任投资,上市企业也将得到有力引导,实现节能减排,推动雾霾治理。

  策划发榜者名叫马军,是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他不是画家,却绘了一张特别的中国地图——上面没有壮丽河山,只有星罗棋布的污染源企业。有人说他是“环保斗士”,他却笑称自己的战斗精神不强,最多算是个草根环保者。

  一张地图让排污企业现原形

  第一张地图的问世是在2006年9月,在那个污染日益严重、环保意识却跟不上趟儿的时代,一张“中国水污染地图”成了一个破天荒的创举。国人第一次在中国版图上看到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个地市级行政区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信息都能一目了然。

  第二年,马军又绘了一张“空气污染地图”。之后还有固体废物污染地图。2010年,几张地图的信息被集纳到了一起,如今的地图已经拓展到了手机客户端,而且正在测试实时更新。

  就是这张地图,让马军走进了公众视野。通过公布企业的排污信息和监管信息,不少企业迫于社会压力开始着手解决排污问题,更多的公众主动举报、提供数据。

  “编制污染地图最主要目的是让污染企业现形,促使排污企业承担起环保责任。”马军说,地图中的数据来源主要有两方面:政府数据和民间数据。政府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环境统计公报、各地区环境状况公报和环境质量公报等官方渠道和权威调查数据。民间数据来源更广而且会有特别标注。

  别小看了这张地图,近千家违规企业因此向公众披露治污计划和措施,50多家大品牌开始常规性监管供货商污染治理。马军被《时代》周刊评选为2006年度“100位影响世界的人物”,2012年又摘得俗称环保界诺贝尔奖的“戈德曼环境保护奖”殊荣。

  为中国环保寻找第二条路

  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外人眼中的“环保斗士”20年前却只是个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专业毕业的“门外汉”。1993年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南华早报》北京站的一名记者,出差到各地,环境的恶化让他感到触目惊心——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北方的许多河流已经断流,最多的一年黄河断流226天,没有一滴水可以流入大海。”1998年大洪水暴发后,马军动手写下了带来巨大影响力的著作《中国水危机》。

  “我们国家环保问题最大的障碍就是执法不严,企业违法成本很低,所以很多企业宁可交罚款也不求变。”马军知道走环境诉讼的“洋务”之路在中国太难,他必须找到司法以外的第二条路。

  2004年,到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马军发现,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曾经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最终能够得到控制并被解决,根本突破口在于环境信息的公开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于是,2006年5月,马军一手创办的非政府组织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宣告成立。4个月后他就完成了中国首张“水污染地图”。

  参与推动PM2.5监测入法

  马军的工作,绝不是一份“地图”那么简单。

  在推出“空气污染地图”后不久,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便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合作,于2011年和2012年发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指数)报告。

  报告通过对国内20个城市和国外10个城市进行比对,发现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高于西方国家3倍以上,信息公开却不及国外的1/3。报告分析称,我国空气污染问题和信息监测、发布的缺陷、空白直接相关。

  当时恰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稿征求意见,一稿中明确写着“不会监测PM2.5”。而后马军的报告公示,北京又开始了长时间的雾霾天气。在其他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强制发布PM2.5的监测信息”被写入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改二稿。

  他还把恢复碧水蓝天写成了报告,取名“蓝天路线图”。第一期的“蓝天规划图”详细阐释了从监测发布,警示倡导,到识别污染源,再到分步减排的环保路线图。去年,第二期发布,核心词就是“启动实时公开”。

  去年,这一规划取得实质性进展,6月9日“污染地图”APP正式上线,环境数据实时刷新。公众还可以“随手拍定位污染源”,或通过微博转发并@当地环保部门形成舆论压力,推动环保进步。马军把这些网友的行为称为“用脚步丈量大地”。

  马军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应,就像是第二期AQTI指数报告的题目一样,“小颗粒 大突破”。而大规模实时公开,别说中国,世界范围内做这件事的他都是头一个。

  信息公开需要百姓参与

  马军的想法很简单,污染的问题要得到解决,光靠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政府部门不行,必须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而公众参与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信息公开。“中国的环境治理欠缺的不是技术和资金,而是动力,如果不能调动公众的积极性,环境治理工作就不会有进展。”

  从2006年的2500条数据,到去年超过12.5万条,“翻了50倍还不止”。马军说,这反映的是中国各级政府在推动环保信息公开所做的努力。

  不只是信息公开,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也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去年,应邀去和山东省环保厅厅长交流,厅长的一席话让马军又惊又喜:“这(环保组织能做这样的工作)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促进,我们需要社会的力量加入进来共同推动治霾减排。”马军说,山东省率先实行了更严格的标准和更全面的公开,尽管在平台上看起来当地超标企业特别多,可是他们却有这样的气度、勇气和决心,给他的触动和鼓励是难以言喻的。

  “以前公众、网友会误认为环保局在保护这些污染企业,和环保局形成对立关系,然后把针对污染的问题变成针对环保部门,如今环保部门和公众站到一起,污染企业开展好的行动,也和公众站到了一起,大家唯一的敌人是污染本身,必然会形成更加和谐的关系。”马军说,山东就是一个榜样,平台上污染企业的反馈山东占了一半以上。

  发100条数据会有1个整改

  污染地图公开了很多大企业的排污信息,自然会招来不少怨恨。跟企业对话有压力也有诱惑,遭到过威胁,也经受过委屈。但马军不想提这些。“我们希望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他说大部分企业沟通之后都能理解,而且积极做出改变,“他们知道我们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而且不只说问题,还会提方法。”

  就说苹果公司,最初也是否认和抵触,但是经过沟通,一年半后他们就开始尝试使用NGO监督下的第三方审核,推动供应商整改环境违规问题。如今,苹果公司在33家IT品牌“绿色采购”的榜单排名已跃升前列。“目前,我们和四五十家企业都有了密切交流。”

  但是,一家污染企业被移出名单的同时,会有更多家企业进入。虽然APP上线半年已经收到了250家企业的污染情况说明,但是大多来源于当地环保部门而非企业本身。“目前,我们能施加影响的企业仅占数据库里企业总数的1%。中国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环境仍在恶化。”看着地图上密布的红点,马军时常变得情绪低落。“空气、水,危险废物、土壤污染,每一个几乎使得数亿的人口暴露在健康威胁下。”

  有人问马军,每天面对那么多坏消息,是什么让你一直坚持下来,马军这样说:“每当我坐到电脑前录入一条条数据,即便枯燥乏味,但每输入100条污染数据就会促使一家企业进行整改,这就是我工作的动力。”

  期待10年内消除重度污染天

  这些年,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情况有了好转。局部环境得到改善,环境信息公开的程度高了不少,公众环保的意识也是上了好几个台阶。过去谁污染谁占便宜,企业难有好的选择;如今新环保法引领的一波新的努力,正在协助建立新的规则,在这个基础上更多的企业会转换思路,加入环保行列。

  2014年对马军来说是又不平凡的一年,史上最严厉的《新环保法》出台,第五章明确了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当中的很多环节,实现了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法律确认。“法律制定越严,执行难度就越大,但是信息公开之后,这些法律就有可能执行。”自己的意见也融入了这一章的细则中,马军很是欣慰。

  除此以外,公众与信息中心扩容了,人员从10人增长到了20人;提供资金、资源和技术帮助的企业多了不少;他还完成了与多个重要地区环保部门的面对面沟通,形成了政府和公众企业良性互动,其中也包括上海市环保局。

  过了年马军就47岁了,接下来的一年,他不敢放松。除了坚持每周公布上市公司环境风险榜单,之后他还会推出绿色信贷榜单,“这是一张银行榜单,告诉你雾霾企业的贷款都是谁给的”;此前推动的绿色供应链,他会再添一把火,“向公众说明品牌在绿色采购方面的表现,把那些知名品牌的环境表现直接公布在手机上,让大家用消费选择来为环保助力”;年初,他的APP“污染地图”也将推出2.0版,把水质等更多信息加进去。

  马军说,找回蓝天,恐怕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他期待5年内大大减少空气重度污染的天数,10年消除重度污染,并让水环境呈现稳定而且排放量大幅度削减的状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民资讯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马军:测绘中国污染地图
新民晚报一周新闻人物A08马军:测绘中国污染地图 2015-01-11 2 2015年01月1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