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这是我难忘的一天,女儿生娃了。
长妇婴医院产房的外厅,华灯初上,欢声笑语,大伙期盼着一个个新生儿的诞生,我既高兴又焦急,毕竟女儿是个三十七岁的高龄产妇,平心而论,自从女儿有喜,我喜出望外;十月怀胎,我牵肠挂肚;预产超期,我忐忑不安,这一天等得太久太久!6点59分,女婿从产房里发来微信:顺产,7斤2两,男孩。约等候两个时辰,女儿躺在车上推出,见我做了一个“V”(成功)的手势,我会意地竖起了大拇指。
记得女儿三十出头,全家都期盼着下一代,可是,年复一年,整整过了七个年头,想要孩子,却怀不上孕,女儿敏感、抑郁、偏执,随着年龄增大,心理压力沉重,开始自卑了,有时,板着脸干脆说气话,这辈子做“丁克”,女儿急,父母更焦急,慢慢地也就没这个念想了。然而,柳暗花明,马年春,我爱人患了肩周炎,女儿陪着去黄浦区中心医院,莫大夫医道高明,还顺便搭脉,帮我女儿检查,开了几帖中药,还真神,不久女儿就怀上了。我对爱人开玩笑,女儿孝心,你看病,陪着去,竟陪出了小宝宝哦!
小外孙回到家中,是一个家庭架构的改变,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开始。“一个宝宝七人转”,如今轮到我们转了。女儿成了新妈妈,一开始,还真不太能适应这种变化和角色,当然,现代社会有捷径,只见女儿碰到带孩子的方式、出现各种不适等问题时,求助医生,及时与家人朋友沟通,通过微信收集育儿指导、育儿教育等资讯。俗话说,“坐月子”是一个女人重生的机会,随着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坐月子”更讲究要科学、要专业、要精细。女儿做足了功课,制定了科学的膳食,专业的护理,细致的呵护等计划,明确方案,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我呢,重点为宝宝取名,小名:“九九”,女儿道出因果,参照出生时间有九,我家和亲家、小两口家门牌都有九,连私家车牌也有九,甚至我的手机号最后三位九九九。女儿制定了取名规则,一是马年要有草字头,象征衣食无忧;二是来个总动员,提名经网络测优评定。足智多谋的好友三喜、知识渊博的哥哥彬梁、连见多识广的老伴郑琦等,都一起上阵,绞尽脑汁,翻阅词典,搜索网络,经过两轮,十几个名字筛选,最终,“国荃”与“荃盛”PK,女儿获96分,超我一分胜出,“哈、哈,老爸对不住了,这是公平的角逐”,我无奈地点点头。
那天,我去看外孙,女儿偷偷地流泪,又怎么了?我纳闷,原来,宝宝满半个月,这天与往常不一样,哇哇地闹个不停,女儿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紧张得很,其实,宝宝刚刚出生都不懂语言,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还需要慢慢探索,与宝宝不断磨合适应的过程。我爱人勉励女儿:生育是人的本能,而养育则都是从不懂开始的,生你时也是没经验的,不是也把你带大了嘛。一切都刚开始,一切都会过去。我在旁也插嘴:别急、别急,不要恐惧,不要担心,要耐心,要摸索,相信自信心会伴随着宝宝的长大,也会不断增强的。后来,还是月嫂赵阿姨有经验,宝宝吃奶的量大了,按部就班已经行不通,喂好奶,再补充五十毫升的备奶,宝宝吃饱了,就乖了,睡着不吵了,女儿这才松了口气,露出了笑容。
一晃外孙满月了,当宝宝熟睡时,女儿和女婿在翻阅《育儿百科》一书,学习着、研究着,有时面红耳赤地争论着,如何关爱成长的心灵,播种美好的明天,小两口深深地感到呵护、教育的路还很长,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第一步。蓦然间,我感慨万分,一直把女儿当孩子,为人母后,开始成熟了,懂事了。
女儿生娃,我们共同分享着成长的喜悦,肩负着成长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