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氽来鐘
彭瑞高
  文 / 彭瑞高

  七宝镇因拥有七样宝贝而得名,这个大家都晓得。其中有座“氽来鐘”,就挂在老街北面钟楼里。恁重一口钟,居然会在风雨之夜,沿着香花浜,一路“氽”过来!我活了大半辈子,至今没弄懂其中道理。

  这个“氽”字,也在我心里盘了几十年。“氽”念tun,跟“吞”同音,只是音调不同。小时候写作文,我把油炸花生米写成“油吞花生米”,老师朱笔圈出“吞”字,把“氽”写在一侧,要我照抄十遍。我一边抄一边想:这字这么怪,“人”在“水”上,“氽江浮尸”的“氽”字,会不会就是它啊?我把这想法告诉老师,老师狠狠白了我一眼。

  后来翻字典,看到“氽”即漂浮之意,才晓得我那句话其实没问错。之所以惹老师翻白眼,大概是因为“氽江浮尸”这词不吉利。老早在上海,是有人拿“氽江浮尸”来咒骂人的。

  “氽”引申出另一个意思——“用油炸”。估计油炸时,食材都浮在油上,所以才用这个字。“氽肉皮”“氽油条”“油氽果肉”“油氽黄豆”……都是这么个做法。

  跟“氽”字极其相像的,是“汆”。“汆”念cuan,第一声。食材投进沸水里过一下,叫作“汆”,譬如说,“把肉片汆一汆”“汆一把菠菜”“汆一只鱼片汤”。同样是烹调,“汆”是把生鲜货投进滚水里煮一下,动作要迅速;而“氽”是油炸食品,动作可以慢点,东西不炸焦就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体坛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文化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 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折杨柳 捉蟛蜞 捞“拿摩温”
虹桥新区是阿里搭
氽来鐘
“吃洋籼米发啥个糯米嗲”
梳辫子
登样、标致、资深美女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氽来鐘 2015-04-19 2 2015年04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