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网络上的肇事逃逸者
沈月明
  沈月明

  乌镇的互联网大会开到了最后一天。在宏大的话题之外,我很想谈一个互联网的小话题,关于网络礼仪。

  有一种说法是,网络社区用语最礼貌的是处于灰色地带的“清凉”贴图分享网站,都是感谢和鼓励的话。而在其他的网络社区里,特别是BBS论坛上,几乎每一个话题,特别是和社会热点相关的,最后都会演变成一场骂战,用语比之街头泼妇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曾经经常在一个英文摄影网站浏览照片,其下网友的评论往往非常友好,不吝赞美之词。当然也会提出中肯的意见,但都非常具体,也有建设性,而且评语会比较长,显然是用心在评价,不会直率笼统地批评。国内也有评图论坛,但表扬起来往往惜字如金:“不错”“光影佳”“构图好”,批评起来则毫不留情:“这种图好意思贴出来?”“模特太丑!”“小学生水平”等等。有时楼主一不高兴就骂上了,其实对双方都没有学习提高的好处。

  再说网购,大家都有经验在下单前会看看别人的评价,是好是坏心里有个底。我有时同一件商品会去看看亚马逊网站的顾客评价。这些评价往往是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切身体会,不捧不贬,有的可以长达数千字,堪比一篇商业网站的专业评测。反观淘宝京东下面的商品评价,基本是几个字或一两行字,对别人较少参考价值,感觉缺少一点网友间互帮互助的真诚和友好。

  我们经常说现在社会上一些人戾气很重,动不动就骂起来打起来,粗话脏话脱口而出。很多人没有责任感和承担意识,比如撞人逃逸的案例屡屡发生。其实网上问题显然更严重。我觉得那些在网络社区里随意辱骂贬低他人者,和马路上撞人后逃逸的人相比,虽然谈不上犯法,但同样是怯懦和极不负责任的。

  有一句流行很早的话是:互联网时代,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所以如果不是做制造谣言之类违法的事,对网友的道德约束还真的很难。但总觉得在适当的时候,上网文明或者说上网礼仪教育,应该被提上日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人物
   第C03版:展厅
   第C04版:摩登
   第C05版:摩登
   第C06版:潮事
   第C07版:秀场
   第C08版:妆容
可口可乐环境数据造假说明什么
网络上的肇事逃逸者
让“混混干部”混不下去
该帮不该帮
“巧克力”
从英足总的新规说起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网络上的肇事逃逸者 2015-12-18 2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