嬉笑怒骂皆可科普
谷歌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AlphaGo)对战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世纪人机大战日前引起世人关注。2016年的菠萝科学奖之“菠萝U奖”也关注了这一热点,将奖项发给了一项对科学传播作出贡献的事件——“柯洁叫战阿尔法狗”。世纪人机大战期间,中国棋手柯洁公开在网络上叫战阿尔法狗,助推了“人机大战”的讨论,使其在互联网上呈几何倍迅速扩散。
“就像搞笑的菠萝科学奖一样,科普不一定就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可以用嬉笑怒骂的各种形式来激起大家对科学创新的兴趣。”菠萝科学奖策划人王丫米说,就比如,当普通公众关注的话题不再只是柴米油盐和绯闻八卦,而是主动思考人类智慧和机器算法之间的孰高孰低这类科学问题时,就是公民科学意识正在逐步觉醒。
和“柯洁事件”一样,此次“菠萝Me奖”也颁给了一位“科学网红”——博物杂志官方微博“博物君”。“科普工作者应该避免刻板的‘名词解读’,而应利用通俗的文风让更多民众了解科学。”微信运营人、“博物君”张辰亮在微博上以“时而卖萌时而高冷”的个人风格科普动植物知识,受到网友追捧。
好奇实乃科研初心
“大多数人在童年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惑,为什么苍蝇总是在搓手?”继去年“蚊子为什么不会被雨水砸死”的科研课题之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再次以“苍蝇通过搓手洗澡”这一成果再获菠萝科学奖之生物医学奖,并通过细致观察,分析总结出动物蹭、掸、搓手等8种清洁身体的方式。
蚊子腿、苍蝇脚,胡立德的研究看似“不学无术”,其实却大有门道。“好奇心是引领科学家投身科研的初心。一些好奇心通过科学研究揭秘后,能带来出人意料的结果。”胡立德是佐治亚理工学院生物力学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所做的研究正是从细微的生物学现象入手,研发可为人类所用的新技术。“比如,了解动物依靠自身细微毛发保持清洁的方式,未来或许能给宇宙空间站里的太阳能板加一层毛,起到防尘作用。”
“好奇”指数上海第四
那么,哪个地方的人最有好奇心?菠萝科学奖首度采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方式,通过分析各个地区人们搜索行星、天文科学家、天文探测器等关键词的热度以及每个城市科技文章的点击量、在文章上停留的时间等数据,发布了本届“好奇心指数排行榜”。榜单上,北京人的好奇心指数排名第一,上海的好奇心指数进榜,位列第四。
此外,在本届菠萝科学奖颁奖仪式上,主办方还引入“星际旅行”的概念,办了一场“星际旅行推介会”,引导公众主动关注“遥远”的天文航天知识,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八条呼唤你“咋不上天”的旅行路线呈现在活动现场,供大家任意选择。有趣的是,“上天”前,除了要有脱离地心引力的心理准备,还得先有张船票。蚂蚁金服人脸识别技术也在此首度亮相,现场为大家提供“刷脸”购买太空飞船船票的服务。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