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去年曾报道过这件困扰倪老伯多时的烦心事(详见本报2015年6月22日《住宅电话响个不停 原被误作招生热线》)。“特别是五六月份的‘招生季’,几乎每天都要接到五六个咨询电话,生活严重受到影响。”倪老伯无奈地表示,一年过去了,晚报报道后电话骚扰并未改善。“最多一天,我接了超过10个咨询同汇幼儿园的电话。”
记者在搜索引擎中键入倪老伯的固定电话,并未查出相关信息。“我也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把我家的电话‘对号入座’的。”
日前,记者联系上海电信。相关工作人员查实后表示,从后台记录上来看,倪老伯的电话从2005年使用至今未曾出现问题,至于出现的“串号”问题,可能有多种原因。“可能是幼儿园电话不慎‘呼叫转接’,或遭到某网站的错误登记。”该业务员表示,电信方面可以给倪老伯换一个号码,或出具一份书面材料,证明倪老伯家的电话是私人固定电话,并非幼儿园电话。记者将该方案转述给倪老伯,他表示将和家人商量后考虑如何处理。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