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新区大团镇敬老院里,有一位103岁的邵顺勋老寿星,依然身体健康,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他心态乐观,每天走路锻炼,练习书法,令人啧啧称奇。
在敬老院房间里,老人正端坐一张方桌前,认真地用毛笔写字,稳稳地在纸上写了一个很大的福字。墙上、门上贴着老人自己写的条幅,门上贴有“天冷早夜自己当心”、“福如东海大,寿比南山高”,墙上的照片两旁写有:“子女关心老人,老人开心长寿”等。“人要开心,知足常乐。人要运动,不能生锈。”老人眼不花,手不抖,尤其是说话响亮,中气十足。
1913年3月,邵顺勋出生于龙树村农民家庭。16岁到三墩镇的私人开的一家小商店当学徒,一直吊了50余年的酱油。后来回到家里种地。艰苦的时候,邵顺勋与妻子拉扯6个孩子,全靠他吊酱油和妻子种地的一点微薄收入养活全家。“党和政府好,我的晚年生活吃穿无忧!”现在老人每月有农保小城镇收入1370元,并由子女提供一些生活费。老人指着墙上一张他和镇领导的合影说,每逢春节、重阳节等,镇领导都要来慰问老人,镇文化中心志愿者经常送戏上门,还有许多好心人关心老年人,住在这里很开心。
据介绍,老人已经在敬老院里住了11年,除了耳朵稍稍有点背外,其他各项身体指标均正常。老人每天早睡早起,生活起居很有规律。老人早上6点多起床,晚上7点左右睡觉,穿衣吃饭均能自理。每天早晚坚持到屋外散步,晒晒太阳,睡前用热水洗脚。
老人对饮食不讲究,有啥吃啥,蔬菜、鱼肉都要吃,喜欢糯米甜食,如八宝饭、汤圆、粽子等。早晚吃粥的时候,他会在粥里加上一勺核桃粉。老人指着桌子上的核桃粉、海参冻干粉、珍珠粉等补品说,子女对他很孝顺,经常买了东西来看他。最高兴的是2013年3月子女们为他庆祝百岁生日,五世同堂儿孙60余人欢聚一起。老人只读过几年私塾,喜爱练习书法是他年轻时在商店里当学徒时养成的习惯。他认为写毛笔字可以让自己静下来,如同练气功一样。护理员工唐阿姨说:“他写字很认真的,入院11年来一直喜欢写,写得满意的就贴在墙上。”
总结邵顺勋老人的长寿秘诀,那就是心胸开朗、热爱劳动、饮食清淡、生活规律、家庭和睦、子女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