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历史
《东极英雄》讲述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浙江京剧团团长、《东极英雄》的导演翁国生告诉记者,这个题材是他偶尔发现的。去年剧团打算创排一出抗日题材的剧目,找了好几个题材都觉得不理想。后来在寻找暑假度假地的时候偶尔在网上发现了东极岛,点进去就跳出了“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一下子就打动了翁国生。翁国生说,这段历史尘封已久,现在知道的人已经很少了,说起东极岛,很多人只会想到是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的取景地。“这么大的拯救事件抵不过一个韩寒的《后会无期》。”翁国生说,这个戏正筹划全国巡演,希望能把这个体现中国人人性大爱的国际事件演遍全国,让更多人知道。
适合京剧
说到这个题材,翁国生再三强调非常适合京剧。《东极英雄》选取了整个沉船事件中最适合京剧表现的一部分——渔民带着3个英国战俘逃脱日军追杀,因此可以把很多京剧的唱念做打翻用上去。由曾在京剧节武戏擂台赛上获金奖的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田磊担纲主演的《东极英雄》,武戏部分占了全剧戏份的一半,3场武戏用到了大量京剧表演技巧。而在文戏部分翁国生创新地使用了“八连弹”,在被围荒岛、面临绝境时,让8个不同行当的角色用交错、叠加式展开“八重唱”,表达角色人物对家乡的思念、对战争的痛恨。
坚守本体
《东极英雄》算得上一出“技术流”的京剧新编戏。剧中对于京剧武打技巧的运用和编排作了很多新的尝试。在第一场营救英国战俘的戏中,为了营造东极岛风急浪高的场面,翁国生用了10个演员在外围走“倒扎虎”,同时中间的演员向上跳越,虽然动作本身难度并不高,但编排在一起制造出“冲天巨浪”的效果,现场观众的反响十分热烈。在渔民沈平生等带着3个英国军人逃往小孩洞的一场戏中,融入了京剧武生“走边”的不少元素。小孩洞一场搏杀借鉴了京剧《三岔口》中摸黑开打的部分,但加入了高台云里翻下、三人“空中开花”等技巧编排。
翁国生表示,现代京剧要有新的发展,但这个发展一定要把自己的本体强化。“要在传统的本体根基下,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很巧妙地、很智慧地用到我们现在创作的剧目当中去,《东极英雄》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本报记者 王剑虹
相关链接
《东极英雄》故事梗概
1942年,“里斯本丸号”载着近2000名英军战俘从香港开往日本,在舟山群岛的东极岛附近被击沉,东极岛渔民全体出动救起300名左右的英军战俘,导致日军登上了因为偏远而一直未被战火波及的东极岛,获救英军战俘被抢走,渔民家园被毁,但依然有3名英军战俘在当地渔民的保护下躲过日本兵的追杀,逃出了东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