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亲辞世,引发姐弟遗产争夺战
姐姐方岚与弟弟方军自幼感情甚笃,对父母也非常孝顺。方岚插队落户去了外地,方军承担起照顾家庭、侍奉双亲的担子。方军念及姐姐的不易,不但不断接济姐姐,而且还对寄养在父母处的外甥女善加照顾。可不曾料想,父母辞世后留下的遗嘱,却打破了这份平静。遗嘱中,父母将名下的房产归于姐姐方岚,仅将一套红木家具归于弟弟。方军认为父母的安排太过偏心,更让他难以释怀的是,订立遗嘱时姐弟俩均不在场,作为见证人的两位表姐却不愿出面说明情况,因此方军怀疑遗嘱有猫腻。
姐弟俩曾对此事有过深谈,但在切身的利益面前,没有取得实质进展。无奈,方岚只得一纸诉状交到虹口法院,要求按照父母遗嘱分割遗产。
寻症问结,父母苦心儿女未理解
法官与遗嘱的两位见证人联系,但两人均表示不会到法院作证,也不想卷入姐弟俩的纠纷。法官调查后发现,这份看似有所偏颇的遗嘱,其实是老人基于儿女对家庭的贡献以及目前经济、生活现状综合考量所作的安排。之后,法官紧紧围绕当事双方最关注的 “孝”字开展工作。法官问方军:“端茶送饭是一种孝,秉承和遵从父母良苦用心也是一种孝。你不解于父母将房产全部给了姐姐,认为这样否定了你所尽的孝。但违背父母意愿,与生活窘困的姐姐争夺房产,又能否算孝?”方军面露尴尬之色。接着,法官又与方岚面谈,道出了父母如此分割财产的深意,即希望姐弟俩在他们过世后,还能和和睦睦,过上好日子。
方岚当即表示,遗产相争只是迫于生计,并非本意。她提出建议,在整套红木家具之外,愿意再给弟弟方军2万元补偿。
经过法官几番工作,最终方军同意了姐姐的方案。为此,双方签署了调解协议。(以上人物均系化名)
通讯员 余甬帆 张莹骅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