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质量,上海将推出哪些举措?
答:今年截至7月31日,962121热线共受理各类诉求90.4万件,重点反映的是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维修、车辆停放、物业从业人员服务态度、保安保洁服务及物业公司收费问题,我们的处置率达到100%,办结率为84%。统筹实施住宅小区设施设备改造工程,按照年度目标,加快推进350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60万户表前供电设施改造、30万户水电气三表集抄改造,以及700个旧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建设等民生实事项目。目前进展情况总体平稳,达到预期目标。
今年,房管部门将继续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着力解决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水、电、消防设施、老旧电梯等改造;继续做实各区、街镇、村居三级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平台。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作用,加快扶持培育物业管理专业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对业委会、居委会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完善业主自我管理。
同时,上海通过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动态监管,完善物业服务企业记分标准和管理办法,将违法行为的信用信息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与物业项目招投标挂钩,营造优胜劣汰的行业环境。
问:旧区改造和旧住房修缮,上海有哪些举措?
答: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在加大历史风貌建筑保留保护力度的要求下,“尽最大努力建立机制、创新办法,改善旧区内群众居住条件”,将通过提高标准,加大修缮力度,推进抽户改造、内部整体改造等试点,完善老建筑安全和使用功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有些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矛盾突出、群众改造呼声强烈、通过一般修缮无法解决问题的老建筑,考虑加大综合改造力度,鼓励在改造中将水电管线、消防、道路、违章整治、积水点排除等工作一并实施。还有些确实没有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及修缮价值的、居住条件恶劣、房屋安全隐患和使用矛盾突出、群众改造呼声强烈的,经认定的旧改地块,通过拆除方式来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2017年,上海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项目计划共73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13.2万户。截止6月底已开工实施437万平方米,8.3万户。下半年,房管部门持续加大推进力度,全面启动各项修缮改造工程。通过对房屋的内外兼修,达到“确保结构安全、完善基本功能、传承历史风貌、提升居住环境”的要求,切实改善居民群众的居住条件。
问:上海如何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答:在房地产市场体系方面,购租并举,满足多样化需求,稳定房地产市场。当前重点是继续从严执行限购、限贷各项调控政策,抑制投机投资,加大供应量,满足基本自住需求。严禁在最低首付、利率等方面突破政策底线,会同金融监管部门加大对首付资金来源和收入证明的审核,继续强化房贷投放规模管控,并进一步做好政策储备。同时,从严规范市场,持续开展房地产经纪专项整治,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
在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重点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困难问题,今年全市计划新增供应各类保障性住房5万套,截至6月底,完成新增供应3.5万套。廉租住房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廉租申请家庭及时开展审核和配租,累计受益家庭11.7万户,实现“应保尽保”。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对象,历年累计签约购房家庭已有9.2万户。去年底启动的第六批次已受理3.9万户,完成住房情况核查3.60万户,将根据各区申请家庭数量和房源建设进度等情况,适时组织供应选房工作。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建设筹措房源约15万套,供应约11万套,入住约20.6万户。将对接参与科创中心建设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租赁需求,做好公共租赁住房的分配供应,进一步优化完善准入审核机制、创新退出管理机制,提高分配率。同时,继续做好大型居住社区建设配套工作,尽最大努力补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短板。
问:“十三五”住房发展规划有哪些重点内容?
答:本轮规划的核心是坚持“一、二、三、四”的框架体系(即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完善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两大体系,房地产市场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原则,优化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和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重点是加大住房租赁体系建设力度,商品住房供应稳中有升,租赁住房供应大幅增加,保障性住房确保供应,有效缓解中低收入户籍家庭和非户籍常住人口中青年人才的居住矛盾。
规划目标已经明确,预计在“十三五”期内新增供应租赁住房70万套;此外,以市场为主,扶持住房租赁企业扩大规模,新增代理经租房源30万套(间)左右。同时,上海将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监测监管,严厉查处住房租赁市场违法违规行为。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