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甜蜜的事业
华心怡
  上海足球,喜临门——一夜,万丈光华。志得意满,世界,是属于上港的,是属于全运小将的。但归根结底,这更是徐根宝与U18所代表的,上海足球青训的锋芒。

  少年强,则国家强。这是广而言之的宏观结论。再具体到每一个国家机器的部件上,也同样作数。人才,几乎是所有项目内容发展的唯一核心。在中国,足球是当仁不让的第一运动。但对于人才的选取,我们更常态、更乐意地操作,是秉承“拿来主义”。如今的中国足球不差钱。中超,屡次创造又屡次刷新外援天价转会费的世界纪录。球市火了,球迷乐了,“拿来”效果的表面呈现,似是喜人的。但到了国际舞台上,中国足球换回全华班,便立马被打回原形,作“屁滚尿流”之态,不雅、不安、不堪。

  太多人忘了,“拿来”之本意,是复制、创造、超越,最终成就一个“我”。

  难得的是,徐根宝和他的U18,在一条孤独的路上,磨砺打造着这个中国足球的“我”。三届全运会,“崇明制造”的金牌注定会留下一段传说。已经73岁的徐根宝白了头,他没有停止摸索。早年的“抢逼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更在西班牙的赛场上寻求验证。一拨又一拨的小将,成为中国足球的可能。他们的成长、成才模式,如果不能说是中国足球的模板,但至少称得上中国足球一种充满实验性且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开拓。

  青训,是一份大事业。但如同所有的大事业一样,它必定充满了困惑、磨难与考验。我们悉心开垦、潜心播种、精心养护,到最后收成甚至还会有偏差。但只要有一份对自己脚下之路的爱与虔诚,便终能尝到事业的甜蜜。说到底,也正是因为徐根宝的基层力量闪耀,才可能成全上港的上层军团瑰丽。

  这一夜,扎台型的,实则是上海足球的思路与胆气。青训之路良善,中国足球方可飞跃。

  华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随笔/评论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体
   第A18版:文体/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家装之窗
甜蜜的事业
为中国足球再出球星
美国版文体新闻A16甜蜜的事业 2017-08-04 2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