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全运又夺金,73岁老帅根宝不言退——~~~
全运又夺金,73岁老帅根宝不言退——~~~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运又夺金,73岁老帅根宝不言退——
为中国足球再出球星
关尹
■ 本报记者向根宝表示祝贺 图TP
■ 上海U18队登上冠军领奖台,徐根宝与爱将一一握手 图Osports
  凌晨一点,手机突然响起。一看,是根宝打来的。

  上海U18男足昨晚全运再夺金,亲赴津门督战的徐根宝赛后忙得不可开交。怕影响老帅休息,没想到他这时主动打来电话,“刚歇下来,我们先电话好好聊聊,五点多我还要起床赶回上海。”

  73岁的根宝,还是如此精力充沛、干劲十足。从2009年开始,“崇明出品”的球员连续三届全运会夺冠,当大家都以为根宝总算功德圆满、可以歇歇的时候,他却第一时间干脆利落地给予了否定:“退什么?我还有下一批球员,还要出球星!”

  他哈哈一笑,老帅的声音,中气十足、豪情依旧:“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还想向天再借500年呢!”

  看现在 云淡风轻

  “虽然拿到了冠军,但我并不高兴。”根宝的一句话,让人意外。

  昨天终场哨响,上海队2比1战胜四川队成功夺冠,主席台上根宝身边一片沸腾,他的助手兴奋得跳起来想要和他拥抱,而这一刻的老帅,却稳如泰山、一脸平静。

  “从西班牙回来后,我把‘抢逼围、接传转’狠狠地抓了一遍。在天津,前面三场球打出了水平,今天可能因为天气太热、之前消耗太大,队员们在场上抢不起来,但是把握机会的能力好一点。”根宝解释说,“足球就是要抢呀。有时候恨不得自己上去打他们一拳,但只能在场边叫,给他们一个气场吧。”

  全运会夺冠,在外人看来是多么值得兴奋和炫耀的事,老帅却是云淡风轻。对足球,他早已看透了胜负,这就是根宝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2009年,以武磊、张琳芃为代表的上海队在山东全运会男足1989/1990年龄段夺冠,那一届是徐根宝从头到尾亲自带队,根宝基地第一批出产的球员就此打出了名声;2013年,成耀东带领1993/1994年龄段卫冕U20冠军,根宝忙于东亚队征战中超,无暇顾及,但这支球队仍然是以根宝基地的球员为班底;2017年,根宝再度亲自上阵,上海足球实现史无前例的全运会三连冠伟业。

  8年过去了,根宝又老了8岁,他标志性的吼声依旧洪亮。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他的白发明显增多,高血糖时常发作,严重的颈椎病也很折磨人。即便如此,根宝总是留给所有人一个坚强的背影。

  就像上海足管中心书记沈雷说的那样,“徐指导就是球队的‘定海神针’,他一回来队员们的‘魂’就回来了。”主力前锋周俊辰说:“有徐指导在,我们没有一个人会偷一点懒、有一点退缩。他年纪这么大了都还这么拼,我们有什么理由放松?!”

  谈未来 人生豪迈

  人们都说,根宝信命。其实,他最不信。

  “五十而知天命”,这是一句古话。1944年出生的徐根宝,今年都已经73岁了,离“知天命”的年纪过去了20多年,早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他还站在最前线。

  命运又似乎早有安排,就在同一个夜晚,千里之外的上海传来上港队主场4比0大捷,上演超级逆转好戏的消息,那也是根宝“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两个战场双线奏凯,无疑是对根宝长达十几年付出的最好褒奖。

  2015年末,根宝将自己一手打造的东亚队转让给上港集团,重回崇明。“现在大家都在搞青训了,那我怎么办?是不是还要走老路?可能我那一套已经没有优势了。”把球队卖掉之后,根宝一直在思考,随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走出国门。

  “2015年,我买了西班牙的洛尔卡俱乐部,前前后后投了5000多万元,主要还是为了培养这批小孩,他们在打全运会之前,去了西班牙两次,现在看来很值。像我这种模式,别人想学也学不会。说到底,我还是想为上海足球、中国足球多出点人才。”

  根宝告诉记者这样一个小故事,他特意安排这批全运会小球员去诺坎普球场看了巴萨和马竞的比赛。“当时我想的是让他们多点‘四气’——沾点仙气、学点才气、添点霸气、来点运气。为了让队员们看这场球,就花了20多万元。”

  外界盛传,带领西班牙洛尔卡俱乐部今年成功冲上西乙A后,根宝将卖掉球队,他也首次向记者确认了这个消息。“卖掉洛尔卡差不多能拿回投入。我的想法是再找一个水平低一点的,像西丙的俱乐部,开销不大,把这批小孩再送出去,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比赛。”

  从2000年蛰伏崇明岛开始,根宝培养出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如今他们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的中流砥柱。有人统计过,17年间从根宝基地走出了43名中超球员、5名现役国脚,说他是“中国足球青训教父”毫不为过。“像这支全运队,有几个苗子不错的,7号徐皓阳、9号周俊辰有些武磊、张琳芃的味道。要求不高,我希望将来能再出3名国脚吧。”

  “辛苦这么多年了,想过什么时候退休吗?”记者向根宝问了一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他哈哈一笑,“基地肯定还是要再干下去的!我底下还有2003/2004年的一批队员呢,他们的天赋更好。我跟你说,一个任务接一个任务,一个目标还有一个目标,至少这几年还退不了,我们这里就是要出拔尖的,要为中国足球出球星!” 

  记者 关尹 (本报天津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随笔/评论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专版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体
   第A18版:文体/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28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民法谭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家装之窗
甜蜜的事业
为中国足球再出球星
美国版文体新闻A16为中国足球再出球星 2017-08-04 2 2017年08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