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龙 译
人们为什么喜欢音乐?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查尔斯·达尔文写道:“人类祖先使用音符和节奏去获取异性欢心。”而后一些著名心理学家持有截然相反的观点。哈佛大学史蒂夫·平克教授认为,生物学因果关系研究表明,音乐没有任何作用……如果音乐消失,世上万物生活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喜欢音乐?仅仅只是《迷恋音乐的脑》一书中探讨的问题之一。该书作者是受尊敬的神经科专家丹尼尔·利维廷。他早年是一位成功的录音师、摇滚乐制作人。
我们如何识别儿歌《一闪一闪小星星》?研究表明大脑处理音乐使用绝对音高。将电极传感器放在大脑右部,信号输入扩音喇叭时,你会听到《一闪一闪小星星》曲调。由此可知,大脑处理实际音高,不是相对音高。我们怎样识别这首歌的不同音高呢?引申的问题是,改变乐器或者伴奏,人们是怎样识别这首儿歌的呢?
进一步可以扩展到如何识别声音。鸟鸣在附近空气中产生声音扰动。扰动产生声压变化,也称为声波。当声波传到耳朵里,经验告诉我们这是鸟叫的声音。
下面的例子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如果一个人在开一台割草机,同时一只鸟在低鸣。割草机产生轰鸣声,并非单一声波进入耳中,而是与鸟鸣混杂一起的声波。我们大脑却可以知道,声音源于两种不同的声音源:割草机和鸟。我们也可以区分路过的汽车和空调声音。对大脑和耳朵,这是轻而易举的功能,电脑却做不到。
许多关于音乐与大脑的问题仍然是迷,也许永远不得而知。令人欣慰的是,未知并不妨碍人们欣赏音乐,不论是古典乐曲,还是民间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