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朋友,在微信上给我发来几张照片,介绍她的8岁女儿,在暑假里学会了做番茄炒蛋。桌上放了两个鸡蛋和两个番茄,她始而把鸡蛋加盐打成浆,继而把番茄洗净后切成小块,切了葱,下油锅把鸡蛋炒熟,继而放入番茄,翻炒几下,撒上葱花,出锅,一碗黄红相间的番茄炒蛋端上桌。她做得像模像样,吃得津津有味。才读两年级,能下得厨房做番茄炒蛋,很不错,很难得。
我于是想起了劳育。劳育,已久违了。在最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强调了“五育”并举。我们看到,劳育,再次列入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一样不可少。劳育虽然排行是老五,但不等于不重要,更不等于可有可无。
劳育,即是说,劳动是一种教育。劳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劳育是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加强劳育,可以树立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观念。加强劳育,可以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因此,劳动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此外,劳育还可以促进其他四育。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就提出:“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几句话的含义很深刻: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一定要重视劳育,重视生产劳动和智育的结合。请注意,马克思强调了这是“唯一方法”,除此之外,没有第二种方法。伟大的教育家欧文也说过类似的意见:“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
马克思和欧文的这个指点,在今天,有着十分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要把劳育摆到大中小学校长们的议事日程上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劳动是一切欢乐和美好事物的源泉。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便可更快地接近和认识真理。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劳动最光荣。现在有不少家长,普遍忽视劳动教育。他们在家里对子女说:“你只要好好读书,别的事不要管。”学做家务劳动吗?对不起,补课来不及,哪有时间。马克思说过:“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现在,不少孩子却因为劳育的缺失鄙视劳动,而生产劳动恰恰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劳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学校要制定劳育的课程,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并要加强指导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劳育,还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要求他们从小学会做家务,学会洗衣裤,学会打扫卫生。
教育孩子下厨房,也是教育孩子热爱生活,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