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泾镇“大联动”办公室自2013年8月1日成立以来,联合交通执法、派出所、交警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客运行为,不断开展“五类车”整治工作,并坚持“全面、彻底、持续”的原则,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黑车”踪影少了
轨交9号线开通给泗泾镇居民出行带来更多便捷的同时,无形中也给非法营运的黑车带来“商机”,交通隐患日益凸显,因此整治工作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自镇“大联动”办公室成立伊始,就把对“五类车”的整治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具体的操作上,实行常态巡查与突击整治相结合,无论是残疾车、正三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二轮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还是四轮机动车、克隆出租车,只要是非法客运,都予以坚决打击。而在前期,率先安排社区民警及协管员在各小区进行排查摸底,做好宣传告知;在日常的巡查中,综合执法队中的交通执法部门每天在9号线泗泾站以及佘山站两处人流量及“黑车”聚集点蹲守,对可疑车辆严加盘问,迫使一些从事非法客运的人员不敢在此逗留拉客。此外,还不定时进行突击整治,特别是提前通过派出所的监控探头查看整个泗泾各区域的交通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确认整治地块后,再具体安排人员和车辆采取行动。有效发挥了交通执法、交警、派出所的多方联动力量。截至2013年11月初,已暂扣电动车257辆、两轮摩托车440辆、正三轮摩托车7辆、“黑车”28辆,并对45名违法情节严重的非法客运人员实施了治安拘留。通过一段时间以来持续对“五类车”的整治行动,佘山、泗泾两个轨交站点及泗泾医院、小区周边的“黑车”数量明显减少。载人营运的摩托车也基本不见了踪影,杜绝了许多安全隐患的发生,得到居民的认可。
坚持“露头就打”
从泗泾整治“五类车”的成功经验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一是加强动员,统一认识。对参与行动的各部门执法成员要在加强思想动员的基础上,以点带面,以段促面,进而净化辖区的交通环境。二是严格管控,突击整治。一方面加强日常巡逻管控,通过高频率巡逻起到威慑效应,形成“露头就打”的长效管控态势;另一方面采取日常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的方式,切实遏制此类交通顽症的发展态势。三是源头管理,教育先行。在日常巡查中,详细记载查处时间、地点、人员及车辆信息和教育告知情况,第一时间掌握车主基本信息,并加强对辖区内从事非法载客的外来人员的教育管理。同时积极倡导车主要严格遵守相关交通法规,共同创造良好的交通氛围。
平心而论,自从泗泾镇成立“大联动”办公室以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原来各自为政的社会管理执法资源得到卓有成效的整合,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特别是在“五类车”整治上。对此,相关工作人员也明确表示,整治“五类车”没有终点,也不存在完结,只有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执法技巧,才能把一切非法客运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杜绝任何“死灰复燃”、“卷土重来”的可能性。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