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古镇轶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急公好义的乡董李修则
  总理泗泾地方公益的乡绅李士凤生有三子四女。大儿子修则、二儿子修定(早年就已故世)、三儿子修达。

  修则号文来、字增庆,光绪甲申年(1884年)闰五月十二日寅时生,自小天资聪颖,加之勤奋,中科举,授四品花翎候选主事。辛亥革命后适逢立宪,修则遵母命离开泗泾,赴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求学。毕业后,遵循母亲临行之时的教诲:凡习法律,大则为国家效用;小则为个人自治。若为律师,应为保障人权为实则;视诉讼为营利非所愿也。因此回到泗泾以后,就以办理地方公益为重,专以息诉讼为怀,不愿去律师事务所任职。民国元年(1912年)泗泾设市乡公所,李修则被推为任乡董自治委员,乡治所设在泗泾镇今文化弄原杨候庙内。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担任泗泾红十字会分会会长,捐献大笔资金给泗泾的育婴堂、贞节堂,还担任由泗泾米业公会(嘉谷堂)创办的私立养正小学校董,抽出自家李万隆米行的资金赈灾帮助饥民。如此倾尽自家所有而热心于地方公益,致使独家所有、开设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泗泾镇第一家粮行李万隆米行不得不由独资改为合资。到最后甚至将自己好不容易从镇上名门望族秦竹轩那儿买下,有三亩多地、载有一株三百多年树龄古银杏私家花园的园林,又转卖给曹立德,成为泗泾镇上小有名气的曹家花园(现为松江四中校园)。李修则毁家取义,一心为公,深得百姓爱戴。当时的江苏省省长郑谦特颁给他“急公好义”匾额给予褒奖表彰。

  1937年日军发动侵华战争,这年农历十月初五下午,日军飞机轰炸泗泾,投下两颗炸弹,炸塌廊棚两处。为避免战乱,人们四出逃难,李修则在家人的劝说下,在上海吕班路(今重庆南路)万宜坊租房避难。而在农历十一月十五日这天,日军对泗泾大轰炸、大屠杀,镇上500多人丧生,烧毁民房千余间。李修则位于北张泾西侧祖传的有五进深、且有石皮庭心并配有消防水龙间的李家大宅院也毁于战火之中夷为平地。受此打击,李修则一蹶不振,又因患中风,只能靠轮椅出入,寓居沪上。为彰先德诏后裔,俾使子孙虽已历千百年远、隔千百里遥,仍能寻源溯流,不至数典而忘祖,民国十八年岁次己巳季春,作为十九世孙的李修则续修《陇西嘉颖堂李氏宗谱》,至今仍完好无损地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这三大图书馆收藏。李修还是名闻沪上的著名篆刻家。1947年,李修则因病故世,享年63岁,中国红十字会、江苏省政府特发唁电悼念。穆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在党旗下
   第04版:古镇轶事
   第B01版:专版
   第B02版:专版
急公好义的乡董李修则
河王娶妻的由来
“蜜月”的来历
“六必居”招牌
雍正下旨倡节约
一字千金
古代姑娘用啥化妆
罗神庙的由来
古镇泗泾古镇轶事04急公好义的乡董李修则 2017-07-10 2 2017年07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