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他信步来到一个幽深寂静的山谷里,发现了一片茂密的松林。那些古松,姿态各异:有的盘根错节,倒挂于绝壁;有的挺立冲天,盎然有生机。一片郁郁苍苍,令人目不暇接,荆浩见景,心旷神怡。从此,他天天带着笔墨纸砚来此处画松。日积月累,竟画了几万株松。
翌年,春暖花开。荆浩兴起,又带着画具到山谷去画松,半路遇到一个衣着简朴、鹤发童颜的老叟。老叟笑容满面地和荆浩搭话,问他是否又来作画。荆浩年轻气盛,见老叟的衣着象是僻野村老,便显露出一副厌烦的样子。老叟并不生气,又问他:“你可知画法?”荆浩见老叟出言不逊,愈发不快,气冲冲地说:“画画嘛。画得象就好。”老叟仍不生气,对荆浩说:“你天天到此临摹山景,跋山涉水,风雨无阻,实在是精神可嘉。但作画不能只求形似呀!画者刻划也,要抓住所绘对象的特征,领悟其内蕴之妙,方能形神皆备,精巧入神。”荆浩听了,顿开茅塞,忙问老人何方人氏,尊姓大名。那老叟笑而不答,一转身飘然而去。
老人到底是何许人物无可考查。但他讲的确是至理。荆浩经过这一番指点,深受启发,从此以后,画技大有长进,成为一代名画家。 马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