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后成立农民协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土地改革发放土地证,刷写抗美援朝标语等宣传发动中,张呆农的一支笔一直大派其用场;为政治服务、为乡亲服务。张呆农还配合党组织、政府,在新农乡张施村创办了泗泾地区第一个农村俱乐部,组织农民载歌载舞欢迎宋庆龄副主席来泗泾地区张施等乡村视察土改。从1953年3月8日开始,泗泾地区率先宣传贯彻《婚姻法》,张呆农是宣传积极分子,凡自由恋爱结婚登记,张呆农都要详细询问双方父母情况,尽可能做到本人及双方父母认识一致,都称心满意为止。凡三方六人中有一方还不够满意者,他都会亲自出面去做通思想工作后,再进行登记结婚,以求能有牢固的婚姻基础,不至于变卦。而凡有欲离婚者,张呆农本着“愿拆千座庙,不散一家婚”的理念,“盐钵头打翻拉酱缸里”,“清官难断家务事,解铃还须系铃人”,千比方、万比方,让双方各自多回想过去对方的好而缩小摩擦,直至“回往心”发现,进而破镜重圆。张呆农还规劝寡孀娘子莫过于悲伤,待有机会能有新的结合,好的归宿。叮嘱“做七”时穿白衣,平时不要穿白衣,一是节哀顺变,二是以免遭歹徒趁机图谋不轨,务要多加警惕,善于保护自己。 百姓中有了民事纠纷,家属亲友往往会主动请张呆农调解,张呆农也乐意做“和事佬”,允许双方先摆出自己的理由,然后让双方针对矛盾焦点,寻求解决方法。最后,再由张呆农帮双方补充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并为以后避免新的矛盾出现要双方共同悟出:“一只碗不响,二只碗叮当”的通俗道理。
张呆农属羊,有人说“羊”就是“祥”。张呆农心地善良,保乡亲们能吉祥如意。然而,张呆农经常为百姓费神劳思,呕心沥血,多少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健康。1964年冬的一个晚上,张呆农在外出回家的路上突然感到头晕得厉害,回家后抢救不及长辞而去,享年六十初度。
张呆农生有一女名梅芳,她说爸爸一生为人厚道,知书达理,勤奋工作,鞠躬尽瘁。是我们做子女的良好榜样。(全文完)
施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