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古镇轶事
     
本版列表新闻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年英雄夏完淳(上)
侯马
  夏完淳生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原名复,乳名端哥,字存古,号小隐。明亡后改名完淳。松江府华亭县人。他五岁时就读完了《五经》,七岁时就能吟诗作文,九岁时已写出了一本叫《代乳集》的诗集。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教子有方,又常带他在身边。崇祯十年(1637年)夏完淳七岁,夏允彝进京应试,就把夏完淳带到北京。夏允彝中了进士后,被任为福建长乐县知县,夏完淳又在父亲身边住了五年。夏允彝名重天下,来往拜访的人大都讲究文章气节,这些对夏完淳都影响很深。

  夏完淳八九岁时,就知书识礼,胸怀大志。他随父亲去福建长乐路过嘉善,去拜望岳父,曾问道:“今日世局如此,不知丈人何重何事?所读何书?”弄得岳父一时不知怎样回答。只好说:“我的所重所学,和你父亲差不多”。此事,一时间传为美谈。他在十一二岁时纵谈国事,就“娓娓可听”。

  清兵于1644年攻占北京,次年大举南下,南明弘光朝廷随即崩溃。六月,夏允彝、陈子龙、沈犹龙(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等在松江起兵抗清。时夏完淳刚十三岁,即随父参加义军吴志葵部。但苏州一役,吴部战败,江南各地其它各地义军也相继失利。

  1645年农历八月初三,清兵攻占松江,沈犹龙中箭牺牲。三天后,清兵乘势攻击吴志葵及黄蜚(明后军都督)的水军,战船全部烧毁。吴志葵、黄蜚被俘后英勇不屈,九月在南京遇难。松江城被破后,夏允彝父子和陈子龙暂时在云间隐蔽下来。不久夏允彝投松塘殉国。

  夏允彝的殉难,更激发起夏完淳对清统治者的仇恨,1646年春,夏完淳便与老师陈子龙潜回松江,商量再次举义的计划。夏完淳变卖了全部家产,捐作义师军饷,又投入了战斗。夏完淳在义军中担任参谋职务,制订作战计划,奋勇抗击清兵。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夏完淳在撤退途中,与义军失去了联系,不久只好返回了家乡。1647年的春天,与浙东鲁王朱以海取得了联系。鲁王封夏完淳为中书舍人(替皇帝起草诏令的雇员)。这时,江南有志之士四十多人联名给鲁王上奏疏,表示抗清决心。大家公推夏完淳起草,他连同自己写的一份谢表,一并交给谢尧文送往浙东。谢尧文在中途被清兵逮捕。名单暴露了,清江苏巡抚土国宝就按照奏疏上的名单捕人。夏完淳因叛徒告密,在松江被捕,当时他慷慨地说:“天下岂有畏人避祸的夏存古!”从容地辞别了母亲和姐姐。(未完待续)  侯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古镇新闻
   第03版:在党旗下
   第04版:古镇轶事
   第B01版:专版
   第B02版:专版
土生土长的农村干部张呆农(下)
“白兰花”传奇
古称“上巳节”的“三月三”
少年英雄夏完淳(上)
“瑶池归客”
古镇泗泾古镇轶事04少年英雄夏完淳(上) 2020-03-10 2 2020年03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