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首届长三角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评比活动是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指导举办的。本次活动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历时四个月,共计有90余家单位79份案例参与创评,其中上海地区41份,浙江地区15份、江苏地区10份、安徽地区13份,参与主体包括党政机关、企业和社会组织。评选活动经过初评、实地考察、终评等环节,最终产生了10项最佳案例,8项优秀案例。
项目背景:2008年,航头镇鹤沙航城社区定为上海市大型保障房基地。作为一个空降社区,固有的社会关系被物理切断,再加上生活的诸多不便,城市治理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航头镇从2013年1月启动“攀亲结对”项目,探索超大城市郊区大居精细化治理之道,破解社区治理中社会资本匮乏,实现陌生社区到熟人社区,再到亲人社区,进而迈向主人社区的逐级跨越。
主要做法:以家庭、社区楼道、美丽庭院、社区治理学校等为活动据点,支部间以项目为载体,楼(村)组间和家庭间以政府主推双月集中日体验活动和自发交流互动为主要形式。
实践历程:第一阶段:攀“城乡家庭”之亲,促进陌生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
按照“组织一批、号召一批、带动一批”的活动宗旨,积极发动居民区家庭和自然村家庭结成“和谐亲家”来促进城乡融合。目前已有1853个结对家庭。
第二阶段:攀“村居小组”之亲,促进熟人社区向亲人社区转变。
为扩大攀亲结对的受益面,以楼道、楼组与村民小组的方式开展“攀亲结对”,促进社区从熟人社区向亲人社区转变。当前,共有324个楼组与村组结对。
第三阶段:攀“党建组织”之亲,促进亲人社区向主人社区转变。
为深化项目内容,通过党支部、社区党委、企业党支部、新经济组织党支部等之间攀亲结对来解决社区就业难等问题。目前支部与支部之间结对数量为65个。
项目成效:“攀亲结对”一方面消除了社区居民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针对性、高效性地解决居民在社区安全、生活和服务方面的需求,例如通过“居民代表恳谈会”等方式,增设了16号线鹤沙航城站,通过与周边产业园区企业的“攀亲结对”成功为社区831名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工作,与周边医院“攀亲结对”相继开展了32场大型家门口健康义诊活动,活动累计服务2万人次。
同时,“攀亲结对”通过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使得城乡文化在碰撞中融合升华,最直接的体现是,航头镇城市文明指数近年来不断攀升。
再者,“攀亲结对”通过团队与团队之间的结对,满足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需求,并形成了良好的自治效应。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攀亲结对”汲取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熟人社会的治理智慧,通过以地缘为基础的“家”文化,孕育有“根”的社区治理创新,重塑了现代都市的共同体生活。
陈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