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老人管到底
去年11月14日早晨,独居老人孙丽倩用厕时被突然断裂的马桶圈划破皮肤。孙阿婆到居委会拉着一名居委干部诉说自己的遭遇。此时坐在里屋的徐惠丽书记径直走了出来,她握着孙阿婆的手说:“孙阿婆,不要担心,你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理。” 这句话让孙阿婆顿时感到“老唔心”。
徐书记联系的物业维修工当天下午就上门了,可他尚未修理马桶,却开口向孙阿婆索要50元维修费,还不肯给发票。孙阿婆一气之下拒绝了维修,虽然受了气,但这次她却不想去麻烦徐书记。
两天后,孙阿婆去居委会参加区人大代表投票,被徐书记一眼认出,特地走过来问:“事情解决得怎么样了?”孙阿婆这才道出“发票”事端。徐书记当即联系街道市政管理科科长杨云海,经协调,很快为孙阿婆解决了问题。第二天,徐书记特地来看望孙阿婆,亲切地问:“现在满意了吗?”孙阿婆连连点头,双手捂着胸口说:“让我堵心的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三次登门解宿怨
家住建国西路395弄的李阿婆,十几年来一直忍受着邻居的无端谩骂,以致多次萌生搬家的念头。邻居、民警多次调解均以失败告终。徐惠丽得知此事后,上门找到那户人家,诚恳地说:“你要是对老人有看法,希望能告诉我,但骂人解决不了问题。”对方否认说:“我没有骂人!” 第一次点到为止,徐书记希望对方自己能醒悟。
没想到,平息一段时间后谩骂声又响了起来。李阿婆愁眉苦脸地说:“我老头子有高血压,一着急上火整晚都睡不着。” 第二次找到那位邻居,徐书记严肃地撂下一句话:“李阿婆老两口快八十了,真要是出了什么事,我第一个找你!”三言两语,震动了这位邻居。徐书记仍担心他想不通,几天后第三次上门耐心说理,劝说开导,抽丝剥茧般解开了这位邻居的心结。从此,小楼恢复了平静,李阿婆笑着说:“十几年了,我和老伴第一次这么舒心。”
三字真经常念叨
息村居民区位于建国西路、岳阳路、肇嘉浜路、襄阳南路四条路之间,有居民1099户。徐惠丽为何总能及时发现矛盾,迅速解决居民的急难事?她的说法是,她对自己提了个要求,每天必须做到“访、联、实”三个字。“访”,指的是每天戴上红袖章,上下午走访小区各一次,第一时间掌握居民情况,及时为他们解决问题;“联”这个字内涵更丰富,如与居民联谊、经常保持联系、当好街道最新工作要求上情下达的联络员;还有一个“实”字,徐书记对记者推心置腹地说,作为一名居委干部,要始终围绕老百姓的需求转,哪怕是为他们解决一件小事,“也能让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我们的真情实意!”
记者 金霏 实习生 冯媛 文
王炜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