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爱好却是追求,是对知识的永不满足。孙菊英老人早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教育系,之后又报考进华师大研习生物学。工作中不断“充电”,就是退休了,老人也不荒废“学业”,国画、书法、摄影、古代散文……成了老年大学永不毕业的学生。老人说,我们做教师的,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
说起孙菊英老人,有着41年教龄、曾经当选为两届南市区人大代表的媳妇杨淑兰敬佩不已,她说:“公公婆婆是影响了我一生的人。”
杨淑兰和丈夫俞大汇都是老三届。从嫁入俞家的第一天起,家里的两位老人就“逼”着他俩读书。两人也渐渐从读书中尝到了甜头。杨淑兰在学习中得到成长,成为单位独挡一面的管理者,因为工作出色还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丈夫俞大汇的证书摞起来也是厚厚的一叠。杨淑兰说,以前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现在,他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双双退休后,杨淑兰和俞大汇办了上海图书馆借书证,到社区学校学英语、学电脑、学摄影。为了照顾好老人,俞大汇学烹饪、学推拿;为了支持社区工作、参与社区活动,杨淑兰学排舞、练合唱,成了居民区文体活动的骨干。
说起远在美国的儿子,杨淑兰也是一脸地自豪:“在潜移默化中,儿子从小博览群书。”杨淑兰说,从小到大,老师的评语里都少不了一句话——知识面广。可是,这位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交大、获得美国大学读研全额奖学金、现在从事高科技研发的青年,在越洋电话里依然对家人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已经融入这家人的血液里。这个家,学无止境书香袭人。
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