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到中秋佳节,一些外地的学子、工作者都会赶回家与家人共度,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顿晚饭。那么中秋节各地都会吃些什么呢?
月饼篇
说到中秋节,大家首先想到的当然就是和月亮一样圆的月饼啦。在皎洁的月光下,酌一壶小酒,和家人们在庭院里谈着天,分享着月饼,想想就是一种幸福。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个地方的月饼也带着自己的地方特色。
广东的广式月饼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以皮薄、馅大闻名,口感酥软。且因其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的特点,常被用来送人,现广东、香港、江西、浙江、上海等地都有生产。常以五仁、蛋黄、豆沙、椰蓉为馅,想必大家都曾吃过。
“鲜花味、最云南”,在许多人的脑海中云南是一个常年鲜花盛开的人间仙境,所以当然在月饼里怎么少得了鲜花的添加。鲜花月饼是一款以云南特有的食用玫瑰花、茉莉或菊花等食用花瓣入料的酥饼,花香沁心、甜而不腻,同时还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此外还有云腿月饼,选用云南的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肉料饱满,香浓味醇,甜咸适宜,是肉类爱好者的眼中宝。
成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茶月饼,采用四川的绿茶和红茶。绿茶融入莲蓉,红茶入豆沙,将两种最传统的馅料变出了四川味,将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茶融入了象征传统佳节的中秋。口感清甜不腻,咬下一口仿佛还能感受到嫩茶生长的新鲜,淡雅宜人。
苏式月饼最早起源于苏州一带,这种月饼最大的特点是饼皮疏松脆脆,甜度高于其他类别的月饼,深受口味偏甜的人群欢迎,馅料有五仁、豆沙等。
秋鸭篇
俗语说“秋高鸭肥”,秋天的鸭子,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在中秋这天,不少地方都是把鸭子端上餐桌,做法有所不同,却是一样的让人垂涎三尺。
南京人过中秋节,酒后则必食金陵名菜盐水鸭。而中秋前后,桂花盛开季节制作的盐水鸭色味最佳,故又名为桂花鸭。桂花鸭“熟盐搓、老卤复、吹得干、煮得足”,肉色玉白、肥而不腻,入口的汁水鲜甜,还伴着桂花的淡淡雅香。中秋团圆之时,品闻桂花芬芳,一口鸭肉入喉,齿颊留香,那想必也是极好的。
在川西地区,烟熏鸭子是中秋节必备佳品,师傅选用当年生的仔鸭,宰杀后褪尽羽毛,开膛取出内脏,洗净后,去翅尖、鸭脚,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再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切片装盘。如此制作出来的烟熏鸭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极富四川特色。
槟榔芋烧鸭是一道闽南传统的名菜,福建人也有中秋吃鸭的习俗,团圆饭的餐桌上总少不了这道菜的身影。槟榔芋是淀粉含量颇高的优质蔬菜,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将它与肥美的鸭子一起烹煮,形成了独特的口感,感受肉香与蔬菜香在口腔中迸发。
小吃篇
中秋时节正是鲜藕上市之际,藕片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在这一天,江浙有吃藕盒子的习俗,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藕盒子就做成了。香酥的外皮里面裹着脆中带糯的莲藕,莲藕里夹着香香的肉馅,香甜而不油腻,绝对是味蕾的一大享受。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农历八月间,正是芋头的收成时节,芋肉白色、质松软者品质上等,把它切成薄片,一块块煎得外酥里嫩,浓香可口,风味独特,食不厌口。
正如粽子纪念屈原一样,中秋吃糍粑也是有典故的。糍粑源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为纪念伍子胥流传下来的习俗。同时吃糍粑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入口柔软,甜甜糯糯,反复咀嚼,一股甜流直冲心底。
介绍了这么多各地美食,想必大家都已经口水直流了吧。但是说到中秋,除了月饼之外,人们想到的一定是黄满膏肥的大螃蟹了。“九月团脐十月尖”,这个时候雌蟹正值膏香肉嫩之时,甘香流油的蟹黄、白嫩鲜甜的蟹肉,光是想象就让人忍不住要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