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2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音乐需要反复听
任海杰
  任何一门艺术,要真正得道,就须反复欣赏,仔细品味。相比之下,音乐尤甚。

  一部(首)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奏鸣曲,你聆听了几次、几十次,都不为多,且越品越入味,乃至到了“欣赏晚期”才豁然开朗的例子举不胜举。

  为什么会如此呢?

  首先,是人的感官生理决定的。人的视觉能比较容易感知外部世界,所谓“一目了然”,而听觉就局限得多。所以,大部分艺术都是通过眼睛欣赏的,唯有音乐是通过耳朵欣赏的。

  其次,视觉欣赏属于空间艺术,耳朵欣赏属于时间艺术。视觉可以随欣赏者的意愿长久停留,如放慢时间读小说、品画;而时间是稍纵即逝的,音乐在演奏时是不停流动的,如果欣赏者稍不留神,一段旋律、几个和声,过了也就过了,要想再度欣赏,只有等下回了。即便是录音,你如果没听明白一段音乐,再倒退重播,那样的感觉也会是支离破碎的。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往往是多声部、多旋律、多织体的,人耳在一次性聆听时,难免会“顾此失彼”。比如欣赏同一部交响曲,今天会发觉小提琴声部中有一段若隐若现的独奏,明天会听出某个乐章的结尾原来是一段赋格,后天又会发现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中,前面三个乐章都是以弱奏结尾的。

  以上种种,都说明音乐确实需要反复聆听。有不少乐迷喜欢版本比较,其实版本比较就是反复听、反复欣赏的过程,这样既达到熟悉曲目的目的,又能品味到哪怕是很微小的不同的演绎、演奏、演唱的乐趣和特色。在艺术欣赏中,只有音乐,需要有同一首曲目大量重复上演和大量不同版本的比较。同一个题材同一个场景,由不同的画家来画,有,但不多;小说中,只有翻译小说,才有不同译本一说,但其数量与音乐版本远远不能相比。

  反复听,就需要一定的耐心。有人能听流行音乐,但对古典音乐迟迟不入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反复听的耐心。流行音乐相对简单,直截了当,有时听一遍就进去了;古典音乐听一遍就全明白的,似乎少见(当然,古典音乐中也有相对通俗的曲目)。然而,艺术欣赏有一个规律:越易入门,离开得可能也越快;越难入门,要么不入,一旦进入,就越迷越深,成为终身享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国家科技奖励大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评论·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财经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4版:股市分析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诗意居住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情人节来信
《诗铎》二辑弁言
邓氏兄弟书画情
音乐需要反复听
青菜汤
黄宾虹先生像
聆听肖邦的琴声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音乐需要反复听 2012-02-14 2 2012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