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本周开盘
市民马小姐告诉记者,她有意购买嘉誉湾的房产,得知该楼盘于去年11月已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她曾致电售楼处询问价格和开盘时间,令她不解的是,销售人员的答复颇具神秘感,“我们可能在两周内开盘,当然只是可能。”马小姐随后多次致电,每次得到的答复都不尽相同,“我们可能这个月就开盘了”“可能就是这两天”。
“一个高档楼盘的开盘日期变得如此扑朔迷离,让人非常不理解。”根据市民的反映,记者随后致电该楼盘的售楼处,销售人员回答称,“我们的项目应该就是这几天开盘。”当记者询问更多细节时,对方不愿意再答复,只是透露开盘日期“可能”为本周六,届时将电话通知已认筹的客户。
违反住建部规定
开发商捂盘对于购房者来说不公平,也不利于楼市的健康发展。记者查询了“网上房地产”,资料显示,“嘉誉湾”在网上名为“嘉誉园”,位于淞沪路1888弄,2011年11月20日已取得预售许可证,且在“网上房地产”上显示的状态为“在售”。
然而,即使如销售员所说,明天或者本月内该楼盘顺利开盘,距离其拿到预售许可证也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根据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完善商品住宅预售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准售房源及每套房屋价格,并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显然,嘉誉湾违反了该通知规定。
“捂盘惜售”虽禁不止
“蓄势待发,积累客户,在正式开盘时能形成一种房屋抢手的市场印象。”业内人士称,开发商不愿意选择市场萧条的时间开盘,在蓄水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入市,一旦销售情况不佳对项目的后期定位及销售都会带来负面影响。不过,现实中也很难分辨哪些是主观故意捂盘,哪些是因为客观被动原因延缓销售,管理部门对此的处罚态度也并不鲜明。
不过,这种预售新房“被冷藏”对于购房者来说显然不公平,是目前房地产市场上买卖双方不平等的一种现象。按房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对于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后、未按规定将全部房源公开对外销售,涉嫌捂盘惜售的,将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并记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但可惜的是,这一规定始终未能获得严格的实施。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