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华社发了一篇报道:“半拉子调查组总倒在‘最后一公里’?”针对近年来已曝光的违规违法事件,一些政府部门调查组只是隔靴挠痒,甚至涉嫌隐瞒真相提出了严肃批评,并请两会代表委员和微博网友共话如何“将调查进行到底”。
文章分析“半拉子”调查时列举了三个怪现象:一、只打雷不下雨,说调查没结果;二、避重就轻,舍卒保帅;三、有耳听不清,睁眼看不明。这种装模作样的调查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老百姓其实都心知肚明。无非是想保住被调查者的面子、利益、地位,或顾及被调查者上级部门的面子、利益、地位。却偏偏忘了,这样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有损人民群众利益,也有损自身地位。可见,在“面子、利益、地位”问题上,孰大孰小?孰重孰轻?有些人关系始终摆不正。这是“半拉子调查组”的实质。
当然,把板子打在调查组身上,有可能像打在新闻发言人身上一样,有失公允。所以,有代表委员提出:“调查结果应接受当地人大部门的质询。结果不公布,调查组就不能解散。”这是一条好建议。
(相关报道见A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