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许多转型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这类有外国背景的西方非政府组织越来越活跃,而且热衷于参与政治,在埃及、印度、俄罗斯等国家都引发了风波。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论说,尽管从非政府组织一词的表面含义看,它们应该独立于政府,但只要看看资金来源,就知道这些机构几乎都是“特定政府的傀儡”。
本期“论坛”特请专家对西方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作一解读。
——编者
1.非政府组织理论上代表民间社会
问:美国等西方的非政府组织到底是什么性质的组织?它们发挥着哪些具体作用?
答:我们现在的世界是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组成的。简单地说,非政府组织就是政府与企业之外的社会组织,包括基金会、劳工组织、志愿组织、行业协会等。1945年,非政府组织一词在联合国宪章中正式使用。
目前非政府组织发展最早、最成熟、影响最大的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1946年美国就大约有20万个非政府组织,进入21世纪后,美国登记免税的非营利组织有160多万个,还有约100万个没注册的非政府组织。换句话说,每1万个美国人就有1个非政府组织。
按照活动地域的国境内外划分,非政府组织可以划分为国际非政府组织和国内非政府组织,目前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的主要是具有很强国际活动能力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据联合国报告统计,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1951年还只有832个,但现在全世界有接近2.9万个。
非政府组织所发挥的作用从环境保护、动物权利、疾病防治、发展援助到推广西方民主,可谓林林总总无所不包。例如,在环境和动物保护领域有中国人也日益熟悉的绿色和平组织,还有最近在中国引发“活熊取胆”话题的亚洲动物基金会等。
非政府组织具有非官方、非营利的特点,在理论上决定了它代表的既不是国家利益也不是公司企业,而是国际民间社会的立场,因此被西方一些人吹捧为“世界良心”的代言人。过去,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社会运动是以劳工运动为主要内容,现在这些传统内容已经退居次席,争取妇女权益、环境保护、反战与和平运动、争取民权和反对种族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新社会运动”正在崛起,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构成了新社会运动的重要内容。
现在,包括联合国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政府间组织也越来越重视和借助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往往在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大会上,联合国会邀请成百上千非政府组织参会,聆听他们带来的意见。在会场外,也往往有些不请自来的非政府组织通过集会游行等手段表达自己的意见,以达到传达呼声、影响决策的目的。
但是,诸多西方非政府组织现在也引发不少国家的反感。因为固然有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在为弱势群体代言发声方面发挥着比较积极的作用,但也有大量西方非政府组织一直在或明或暗地干涉他国内政,扮演着很不光彩的角色。美国“自由之家”副总裁沃克甚至最近还直言不讳地表示,干涉俄罗斯事务是他们的责任,而俄罗斯呼吁美国不要干涉内政是毫无意义的。他说,美国将干涉俄罗斯大选进程,因为这是西方民主的责任。
即使是“世界第一民主人口大国”的印度最近也强烈批评西方非政府组织。印度总理辛格公开谴责“以美国为基地的非政府组织”煽动抗议印度和俄罗斯核合作,导致俄罗斯资助建设的印度库敦库拉姆核电站遭遇重大挫折。
2.西方政府为非政府组织充当后盾
问:西方非政府组织是如何具有这样巨大影响的,以至于连印度总理都要抱怨?
答:首先从组织能力、资金规模、支持力量来说,西方的政府、民间、企业都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比较支持,真正做到了“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西方政府还往往对符合条件的非政府组织给予一定的免税和减税待遇,在这方面,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比较典型。
美国人长期以来喜欢通过民间慈善组织而非依靠政府途径捐助慈善资金。据统计,2007年美国私人基金会、公司、志愿组织、大学、宗教组织及个人提供了1159亿美元国际捐助,是美国政府提供的218亿美元官方援助的5倍以上。
美国慈善捐助基金会的报告并不计算美国人所捐助的时间和劳动力的价值,有6000多万美国人为慈善组织和公众服务组织提供志愿服务。据估算,美国人民在2007年为美国境外救灾和开发援助及美国境内国际援助组织所贡献的志愿工作时间的价值约为35亿美元。超过100万名美国人在2007年赴国外从事志愿工作,另有34万名志愿者在美国国内为国际援助作出贡献。
其次,西方政府近年来对非政府组织所发挥的国际作用也越发支持。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一场被美国国务院高调宣传的“重大外交政策演说”中,继“巧实力”外交之后又提出一个新概念“多伙伴世界”,即美国不仅要和各国政府合作,更要将包括非政府组织、私人企业在内的非国家个体纳入合作体系,来发挥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作用,把世界从“多极”变成“多伙伴”。
美国政府不仅是这么说的,也通过各种方式对国内外多个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2011年8月公布的年报显示,该基金会已渗透入俄罗斯全境,在俄罗斯资助了许多青年组织和各种形式研讨会,用以培养俄罗斯的青年反对派领导人,仅2010年一年就花费278.3万美元在全俄罗斯资助数十个项目。西方发达国家和非政府组织通过这些手段实际控制了诸多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有人将它们比喻为“喝洋奶”为生的非政府组织。
更重要的是,西方政府往往充当自己国内非政府组织的最大后盾,为它们在海外的活动保驾护航。去年年底,埃及警方搜查了被怀疑参与非法活动的17个本地和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办公室,其中包括美国非政府组织。美国对此表示强烈不满,甚至威胁将减少对埃及每年13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因此,西方非政府组织相对于不少发展中国家而言,有着不言而喻的“客大欺主”优势。例如,由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所创立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就拥有300多亿美元资金,资产规模已经超过世界上近100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向第三世界国家捐款的数额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
于是毫不奇怪的是,很多财雄势大的西方非政府组织能够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反客为主”影响甚至更迭那些国家的政权。2005年在独联体地区爆发的一系列“颜色革命”后面,就有西方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美国前总统布什曾经特别强调,美国为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推进“民主”和政权更迭,几乎耗费3000亿美元;相反,在推动“颜色革命”过程中,美国仅仅花费了不足46亿美元,可谓少花钱多办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某些成为“反”政府组织
问:西方国家政府和西方非政府组织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西方非政府组织真像有人所批评的那样是“幕后黑手”?
答: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一词,经常会被不少人误解为是一个价值中立的组织。非政府组织在美国也的确被称为有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由于美国奉行“小政府大社会”理念,许多社会事务和社区服务工作、慈善等都由非政府组织提供。
但实际上,任何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和本国政府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单就资金来源而言,西方国家政府越来越成为很多非政府组织的“衣食父母”。1979年,西方国家政府补助在非政府组织总收入中不到5%,现在已上升为50%。在这种“吃人嘴软”的情况下,那些拿了西方政府大笔援助的非政府组织还能维持多大的“非政府”特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甚至有一些西方非政府组织就是完全由政府建立,从事政府授意的工作,其负责人也和政府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美国有着“旋转门”的说法,不少退下来的政界人士会到智库、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任职,政府也经常会从这些机构中选拔人才。最近在埃及“惹出麻烦”的美国“国际共和研究所”埃及办事处负责人塞姆·拉胡德,就是美国交通部长雷·拉胡德的儿子。其他涉案的美国非政府组织“全国民主研究院”和“自由之家”的头脑也多为前美国政要,这些组织的很大一部分资金也由美国政府提供。
有国际媒体称,目前美国有1.5万多个非政府组织在世界其他国家从事活动。许多间谍都是以这类机构作为掩护,干涉他国内政,所以这些非政府组织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反”政府组织。
4.力量对比上“北强南弱”
问: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情况如何?和西方非政府组织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答:中国不大使用“非政府组织”一词,而多称为“社会组织”。目前在中国合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已经有几十万之多,发展速度在加快,影响在急剧扩大,也在积极地“走出去”。
当然,就“走出去”的影响和水平而言,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还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国际影响还比较有限。但是,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和中国政府一样奉行的是不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所以并没有如西方非政府组织那样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干预他国内政的行为。
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由于发展历史长、资金雄厚等原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例如,在一次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虽然全世界非政府组织都参加了,但有观察员发现:就影响国际议程的能力而言,“非洲的非政府组织是看着,亚洲的非政府组织是听着,拉美的非政府组织是说着,北美和欧洲的非政府组织却是在干实事”。正如我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所指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很不平衡的世界,有人拿着大喇叭,有人只有小喇叭,有人没有喇叭。”西方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就是手里拿着“大喇叭”,而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手里只是拿着“小喇叭”甚至没有“喇叭”。
总之,目前世界上有影响的非政府组织在力量对比上呈现着“北强南弱”的格局,即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绝大多数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