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早晨6时,百名大学生居民代表分成十路展开行动:寻觅校园里每天最早开始、最晚结束工作的女性,并拍摄工作场景,在“三八”节当天,为她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居委会主任叶佳丽同学说:“这是居委会推出感恩教育活动的新举措,关心身边的普通妇女,关心她们的生活。
宿管阿姨起早贪黑
刚过6时走出寝室,叶佳丽发现,宿管阿姨已上岗了。“原来她们每天这么早就起来了。”小叶忽然想起,以前好几次因忙于工作,半夜才回到宿舍,按作息制度阿姨已关门睡下。“阿姨被叫醒后,马上来开门。仔细想想,大冷天谁愿意从暖暖的被窝里起来?学生们因各种原因晚归的现象比较常见,阿姨们每晚要起来开多少次门?”几个大学生也有同感:“阿姨每天一大早上岗,夜里还要起床开门,这些不都是感动瞬间吗?”
镜头定格手上冻疮
十几分钟后,她们来到学生食堂,后厨间灯光明亮,几位阿姨正在洗菜,旁边还堆着几大盆准备洗的青菜。“阿姨,你怎么用冷水洗菜啊?”一个学生问。“我们每天都用冷水洗啊。”毛阿姨笑着说,“我是上世纪80年代到外贸学院的,从古北路校区到松江校区,这些年一直做后勤。食堂的活儿多,也较琐碎,每天都在忙活,就连自己的生日,常常都是过去一段时间才猛然想起。”
细心的小叶发现,毛阿姨的双手被冻得红肿,有一只手还生了冻疮。一旁握着相机的小陈看到后,定格了这一画面。毛阿姨告诉大学生,后厨的职工每天6时上班,准备早饭。他们一般都租住在学校周边,为了保证学生的吃饭时间,自己的一日三餐往往就要推后。8时多才能吃早饭,13时半吃午饭,晚饭要等学生吃好去上课了才能吃。大学生们听完后,都觉得吃惊。
不起眼处也有感动
寻觅行动后,大家在QQ群里讨论收获。“我发现早晨天没亮,教学楼暗暗的过道里,张阿姨不停地穿梭着打开一间间的教室,打开电源总开关,打开一台台空调。由于张阿姨身材矮小,好几次她都是踮着脚尖开空调的。”一位同学刚说完,就有同学接过去说:“每天干净明亮的教室,雨天细心铺在地板上防滑的地毯,冬天从不间断的热水,没有一丝杂物的过道,数年如一日,我们有谁注意过这些最不起眼却最感动的瞬间?”看着一个个摄下的感动瞬间,论坛里沉默了。几分钟后,大学生们表示,今后要多多关爱身边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为大学校园作出贡献的人。
本报记者 张炯强 通讯员 丁艺婕
(线索提供:上海外贸学院)
相关链接
“寻访身边的雷锋”征文(含图片)请于5月5日前邮寄至桂林路100号香樟苑412室上海师范大学团委(邮编200234,信封上注明“征文”字样);也可发电子邮件至xun-zhaoleifeng@126.com。附上作者姓名、通讯地址(所在街道、镇)及联系电话。手机用户可通过新浪微博“@雷锋就在你身边”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