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淇因为力挺甄子丹被翻出早年裸照,这不奇怪,中国有着丰富的“斗人”文化,其中“揭老底”“超限战”是惯用手段。高晓松路见不平挺舒淇,发了一条微博,效果之佳倒是出乎意料,一时间网上“高晓松”体流行,全民克隆之,没有人再去注意舒淇了。
网上铺天盖地的“高晓松”体,给人第一感觉是没创意,基本都是生搬硬套。比如人家高晓松“顶三五载虚浮名”,你顶得着吗?居然网编、股民高晓松版也都顶起了“若干载虚浮名”,试问这些群体中,有几个出得了名?
除了创意缺失,纯属凑热闹,众多“高晓松”体作品也反映出国人爱好与职业的不匹配,以至于敬业精神普遍不足。你既然这么厌恶自己的职业,为什么不改行?不跳槽?一辈子边怨边工作岂不是受虐狂?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对于公务员福利好、退休金高,工作强度却远低于外企、民企略有微词,不料引来了不少人评论,大多数表示有同感,也有几位义愤填膺,因为他们就是公务员。
“我们公务员轻松吗?我们加班加点都是义务的,我们工资待遇远不如外企,我们……”一连串排比句,仿佛公务员是天下最苦的职业,根本没有人愿意干。
“那您为什么不辞职呢?”我如此回评,可是都没有得到回应。
许多热门职业都是如此,其从业人员大倒苦水,然而却没有人愿意剪断这些“烦恼丝”去干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他们是担心自己走后后继无人,大可不必,因为这些职位往往几百人争一个,根本不会缺人。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抱怨都是矫情。我以前在某公司跑业务,工作强度大,待遇低于同行,不免时常抱怨。某天,经理找我谈心,告诫我“为了自己,也不能抱怨”。原因很简单,你四处怨天尤人,自己说得很舒坦,别人会怎么看你?这么一份一无是处的工作你都干得下去,可见能力有多差?你若不是担心辞职后会饿死,恐怕早就另谋高就了。
有部前苏联电影曾经很流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同样的,现代都市里一个身体健全的弱者也会被人鄙视。如果你觉得工作很不满意,就跳槽、就改行。没这个能力,赶紧进修练本事,千万别把时间耗在抱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