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沟通渠道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华黎明说:“叙利亚‘全国委员会’主席加利温来访,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武力解决叙利亚问题的前景受阻,一方面是国际环境使然,安南提出六点计划后,叙利亚政府承诺停火,国际社会对政治解决的呼声比较高,一些西方国家的态度也有所变化。”
他表示,虽然“全国委员会”过去和中方有过接触,但加利温本人并未来过中国,这是他与中方高级官员的第一次直接接触。“他希望借这次访问与中方建立一个重要的沟通渠道,增进相互理解,争取中方的支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董漫远也认为,加利温访华的重要原因是重视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所起的建设性作用,向中方介绍其利益诉求。
僵局一时难破
华黎明表示,政治谈判局面迟迟打不开,暴力冲突停不下来,大规模战争又爆发不了,叙利亚目前胶着的局面恐怕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他说,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除了叙利亚反对派的复杂构成,也是因为有关各方对叙利亚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形成统一、果决的思路。“经过这一轮政治博弈后,西方国家倾向于支持安南,但又不同意总统巴沙尔继续留在台上,一些海湾阿拉伯国家等也坚持让巴沙尔下台。”
华黎明认为,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障碍,一方面是因为反对派由多支政治力量构成,有的主张和平谈判,有的主张武力解决,各行其是;一方面是因为仍有外部力量支持反对派武力反抗,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不得不武力镇压反对派,形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中方立场不变
华黎明说,中国的立场并不取决于谁在台上、谁在台下,而是坚持叙利亚问题应由叙利亚人自己解决。中国对叙利亚问题的立场没有变化,对“全国委员会”的态度也没有变化。
华黎明说:“中方不仅同巴沙尔政府保持关系,同叙利亚主要反对派组织也保持着联系,中国还派人参加了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只要是为推动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实现叙利亚和平,中国会不遗余力。”
他认为,中国和俄罗斯曾在安理会两次否决有关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不同意外部势力军事干涉主权国家,这种坚决态度让西方国家试图复制利比亚模式的势头得到遏止。“中方投反对票,一方面是出于叙利亚人民的利益考量,一方面也是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主权国家,尤其是用武力改变主权国家政权的方式。”
新华社记者 郝亚琳 孙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