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乙肝大国,丙型肝炎的感染往往被忽略。
目前全世界有1.7亿慢性丙肝患者,大约占了全球总人口的3%。慢性丙肝在不同国家的患病率从0.1%到5%不同。在发达国家,丙肝抗体阳性的成人患者估计在1.1%和1.2%之间,我国统计的数据略低于或接近该数据。据估计,美国有400万慢性丙肝携带者,而西欧地区有500万,中国大概有1500万-3000万。抗体阳性的病人中,80%有病毒血症,因此我国估计有1200万-2400万的慢性HCV患者。但每年因为肝功能异常而到医院就诊的人数约为15万,仅为携带病毒者的冰山之一角。这些未被发现的病毒携带者面临肝炎逐渐进展的风险。门诊常有不明原因发生肝硬化或者肝癌的患者,经检查才发现是丙型肝炎患者,经过多年的隐蔽进展,一经发现已经是疾病后期,因此丙型肝炎常因感染的隐蔽性和疾病进展的隐蔽性而被称之为隐形杀手。
传播途径隐蔽丙肝主要通过血液、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与乙型肝炎传播略有不同。我国乙肝多为母婴传播,因此很多乙肝罹患者很早就知道自己感染了乙型肝炎。但丙型肝炎患者往往不清楚自己已经感染了丙型肝炎,在不正规小诊所共用针管,手术(血液检测不严格情况下)输血,一切造成皮肤破损的行为,与携带病毒者的性行为等均有可能获得丙型肝炎,母婴传播获得在我国仅占很少的比例。
不知不觉发展到肝硬化或者肝癌在过去几年中,慢性丙型肝炎的自然发展史已经被了解清楚。如果不治疗,血中病毒阳性者(病毒滴度与抗体双阳性)的纤维化发生率高,也就是说易发展到肝硬化,并进一步有很高的肝癌发生风险。感染丙型肝炎者如果感染时的年龄较大,同时有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以及糖尿病,则纤维化或者肝硬化的进展更快。因此对于高危因素的人群,如输血、皮肤破损、不正规小诊所注射时共用针管或静脉吸毒、多个性伴等均是高危人群,需要进行筛查。
聚乙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有80%的患者经治疗可以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也就是说停药后6个月后血清HCVRNA检测不到,目前这个指标已经被视为HCV治愈的标准,因为长期随访研究发现有获得持续性病毒应答者97%-100%的患者可以长期维持血清HCVRNA阴性。另外对于不能治愈的患者,国外已经有新型的小分子药物问世,国内也很快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最终可解决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感染。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华山医院丙型肝炎专科门诊:周一下午、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