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威胁老年人视觉的主要致盲性眼病,迄今为止,虽然仍没有方法可以预防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或阻止其发展,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但是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能够达到有效治疗、提高视力的目的。以往的白内障手术能满足人们看得见不至于失明的期望,而今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发展,单纯的复明手术已经发展成为屈光手术。
白内障摘除术后植入合适的人工晶状体是患者视觉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通常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术后只能提高远视力,看近时则要戴阅读镜。现在,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以提供两个或以上的焦点,因此,即使不借助其他光学设备也可以满足视近和视远的需求,成为许多同时伴有近视、远视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选择。另外,还有一种矫正散光的人工晶状体,白内障患者术后矫正角膜散光,从而提高远视力脱镜率。
人工晶状体性能越来越向接近生理的晶状体方向发展。如今,眼科医生在面对白内障患者时,会通过角膜曲率、角膜像差、角膜地形图、医学验光等检查手段全面了解其屈光不正状况,结合不同患者自身的条件,根据制作材料和功能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与传统的复明手术相比,术前检查项目增加、手术耗时稍有延长,但是一台眼科手术解决了患者的多种视力问题,一般情况下患者随做随走,不需住院。
总之,种类众多的人工晶状体助力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在提高和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和视觉质量上,临床意义深远。
罗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
科普活动
6月3日上午8:30-12:00,市九人民医院眼科在医院1号楼1楼大厅开展“迎接爱眼日,关注白内障”义诊咨询活动。活动将着重为老年朋友进行白内障初查,需要手术者当天即可预约复查和手术时间。
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是“情系白内障患者共享和谐新视界”。6月6日全天,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1号楼3楼多功能厅内举行两场眼病专题讲座,分别为上午9:00-10:00白内障讲座(丁琦副主任医师),现场设有免费眼底检查;下午1:30-3:00青光眼讲座(唐文丽主任医师),现场设有免费测眼压,欢迎市民参加。此外,6月6日下午,市眼防中心眼科专家在12320参加在线访谈和专家坐堂,接受“常见儿童眼病防治策略”的健康咨询。